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房产 > 阅读新闻

中国楼市出现“暖”意

11月份我国大部分城市商品房成交量涨幅不小

      在气温不断走低的11月,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却显出几分回升暖意。在政府减税、银行降息、开发商降价等各方配合下,各地楼市走出了一波像样的“新政策行情”。
      “在房地产优惠新政策刺激下,购房者择机入市,11月上海住宅成交量显著回升,这是今年整个市场陷入长期低迷之后出现的第一次像样的反弹。”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说。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11月全市成交一手商品房6200余套、71.8万平方米,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了56%,成交均价环比涨6.7%。中原地产CTM数据则显示,11月全市二手房成交套数比10月份环比略涨5%,其中大户型房源成交回暖。
      迎来楼市“小阳春”的远非上海一地。北京房地产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11月北京期房签约总量12735套,日均签约439套,环比10月上涨64%;广州商品房供应和需求均有所增加,11月24日-30日,全市商品房预售套数和面积环比分别增加3.53%和4.87%,其中住宅预售套数和面积环比分别增加42.87%和32.58%;深圳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数据则显示,11月新房签约量大幅攀升,一手住宅总成交6435套,日均成交215套,创今年以来新高,较上月增长90%。

 

面对越来越低迷的市场,降价已经成了楼市的“硬道理”。

北京期房签约量大增

  相比“ 金九银十” 时的低迷,11月的北京楼市出现回暖迹象,期房签约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北京市期房网上签约13721套,与10月相比涨幅达48%。整个11月,有9天的住宅签约总量超过500套。签约峰值出现在11月4日,签约数量达到817套,而在今年9月,日均签约量仅有百套。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11月份北京成交的期房商品住宅中政策性住房已经占到一半左右。11月,北京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成交套数为7026套,约占总成交量的55%。可以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保障性住房的成交增长。

上海成交面积猛涨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楼市11月成交量明显回暖,一手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上涨逾五成,走出了一波像样的“新政策行情”。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11月全市成交一手商品房6201套、717551平方米,相比10月份的459764平方米,成交面积环比增长了56%,比9月份的440065平方米增加了63%;当月商品房成交均价每平方米13700元,环比微涨6.7%。

武汉中高档楼盘销量升

       12月首周武汉商品房市场继续前期的震荡走势,价格小幅上涨销量却在继续萎缩,统计显示11月27日到12月3日平均日销量132套。
    武汉亿房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主城区在售楼盘406个,成交均价每平方米5389.32元,比上周上涨了88.01元,价格涨幅为1.66%。
    亿房研究中心专家分析,从近几周的走势来看,武汉楼市的价格走势仍然保持震荡格局,成交均价维持在每平方米5300元左右,成交量又回落到每周1000套以下,但中高档楼盘,由于优惠政策明显,再加上武汉市市区户口的门槛提高,销量有所回升。

  而中原地产CTM数据亦显示,11月全市二手房成交套数比10月份环比略涨5%,其中大户型房源成交回暖,从中原地产成交统计数据看,三房户型成交量较10月同期增长15%左右。

深圳新房成交量激增七成

       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信息统计,11月份深圳新房签约量共达6435套、59.2万平方米,环比10月份,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分别激升了约84.75%和约73.91%,扭转了自去年7月份以来新房成交面积节节下滑的低迷势头。其中受惠于新政的中小户型表现最为抢眼。
      11月份深圳新房日均成交达到约215套,其中11月15日单日成交高攀到467套,创下今年的成交高峰。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显示,11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价为12506元/平方米,环比下跌4.48%。
       根据世联数据平台提供数据统计,宝安区成交量几乎占到总成交的半壁江山,其中11月17日-23日成交最多的一周宝安区达到880套,占全市总量的53.3%。成交活跃的楼盘主要集中在西乡、龙华和宝安中心区,成交的主力则为中小户型。“宝安楼盘的成交量几乎能占到深圳半壁江山,主要是因为新盘供应量大,且低价开盘、中小户型居多。”宝安某楼盘营销总监表示。

原因:持续利好产生“新政策行情”

  “11月份部分城市之所以会出现成交上升的现象,除了成交结构变化、政策性住宅占比增大的因素外,主要是一系列‘房产新政策’产生了影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说。
  从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针对房地产的“救市”举措,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出台“组合拳”,再到国务院进一步提出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房地产调控的利好政策逐渐形成。特别是各地下调普通住宅标准后,很多成交房屋都挤进减免税费、降低个贷首付及利率的范畴,对刚性需求者入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自11月27日起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加上此前的3次降息,5年期商业贷款利率已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公积金贷款利率累计下调1.08个百分点。再加上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家庭可享受0.7折利率优惠,购房者的利息支出大大减少。以30万元公积金加30万元商贷组合贷款、2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商贷按利率下限执行),每月可少还贷款734元,20年累计少还利息17.6万元。
  在持续的利好刺激下,原本被迟滞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给楼市带来了久违的“新政策行情”。上海的数据显示,在降息后的11月28日-30日,全市商品住宅日成交量都在4万平方米以上,尤其是11月29日,一手住宅成交面积达到了5.54万平方米,接近去年楼市的平均水平。

观点:回暖尚需时间 盘整仍将持续

  市场人士认为,仅凭一个月的成交反弹就说楼市已经“回暖”,尚属言之过早。“要判断市场发展趋势是回暖或转冷,至少要出现一个季度的持续的方向性变化。”杨红旭说,而目前时间跨度还很短,没有比较价值。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11月楼市成交回升是各方力量配合的结果:政府税费减免一点,银行贷款利率降一点,开发商房价降一点,消费者理性积极一点。但这是建立在此前成交过于惨淡的背景之上的,随着各方利好因素释放空间变小,反弹持续的动能也将减弱,楼市回暖还需要时间。
  “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扩散,我国居民对未来收入及消费信心也趋于保守,这些都抑制了楼市的购买力。” 陈晟说,“楼市反弹难以一蹴而就。”
  11月楼市“小阳春”行情某种程度上属于“结构性”反弹。从北京的成交数据来看,保障性住房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约五成的成交属于经济适用房及限价房。随着未来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进一步增加,市场博弈也可能进一步分化。
  杨红旭表示,成交量的短期波动不能作为评判政策效力的终极标准,只有当市场真正到达底部,然后迈进新一轮上升通道后,才能证明政策效能“由量变转为质变”。






上一篇:荣膺最具爱心外资企业奖
下一篇:市民迎来购房好时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