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客家小吃
客家人的陪嫁品之一,曾在凤凰卫视露过脸,粄皮——
什么是粄?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也是小吃中的一种),是粄类的统称。常见的有粄皮,是客家人最钟爱的食物。近日,记者特意到和平客家乡村一探究竟,感受了一次这个粄皮的魅力。
做粄皮与炒粄皮
在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时,记者恰巧碰上了在农村闲置祠堂里炒粄皮的人家。几户人聚在一起,炒着,笑着,其乐融融。主人家热情招待,尝试刚炒熟的粄皮,口感真好,鲜脆而爽滑。
据当地人介绍,客家粄涵盖的种类很多,有用大米做的,也有用糯米粉做的,还有用木薯粉做的,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品种有200款之多。地道的客家粄,首先选料要精,如优质米细细研磨成浆才能蒸出透明爽滑的粄皮,馅料用时鲜蔬果;然后制作也要精,做 用的米浆一定要细磨,一点马虎不得。
在大坝镇鹅塘村,几乎每户村民家都做粄皮。
客家十里不同俗。就拿这粄皮来说,和平上半县叫沙炒腊,下半县才叫粄皮,在河源,更有其他一些地方叫河粉。粄皮做法很简单,把米磨成米浆后蒸成薄薄的米皮,再切成宽度均匀的细条,与面条差不多,炒食汤煮均可。当地人介绍,这些粄皮都是自家蒸的,把米浆盛一铁皮打制的薄盆中,蒸熟后就成了粄皮,几个盆同时替换进行工作,把这个盆倒米浆进去放入锅中蒸,前一盆已蒸熟了。蒸熟了的粄皮掀起放一处,如此循环,一张张大大的洁白的粄皮掀起来叠在一块,一层层的,堆得老高老高,但每一张之间都绝不会粘在一块分不开。炒食的时候,掀起几张来切细即可,可切成细条,也可切成小长方块,再经过冬日太阳的晒干,然而放进锅里用铁砂炒即可。当地人家说,炒时最好用上等铁砂,没有上等铁砂也可选用河沙,炒时最好选用上等茶油,山茶油。
在《凤凰卫视》露过脸
好粄不怕山路远。粄皮这一名不经传的客家食品还曾经在《凤凰卫视》上露过脸呢。在和平县热水镇兴隆村采访时,一老农民告诉记者,2005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凤凰卫视专门到兴隆村录制客家“哭嫁”节目。陪嫁的食品之一粄皮引起了节目主持人董嘉耀的浓厚兴趣。董嘉耀在向全球华人介绍兴隆村人的“哭嫁”风俗的同时,也对这种客家食品作了重点推介。
兴隆村人说,粄皮是给女儿作嫁妆的最好物品,还必须是三十岁以下的客家妇女挑着,挑得越多,摆得队伍越多,娘家脸上就越有光。粄皮用途最多的是,旧时过年走亲戚时,主人家一般都会用此作为回馈的物品。一到过年,和平大街上就摆满了很多粄皮,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青色的。当地人说,这些带颜色的粄皮一些是采摘山上的野果弄出来的。红色的就是摘山上的红果榨成汁弄出来的,黄色的是山上的黄果榨成汁液弄出来的,还有青色的是用农家种的韭菜弄出来的。除了逢年过节做粄皮外,村民在农闲时也会在家做粄皮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粄皮在市场上卖价6元钱一斤,村民卖粄皮赚来的钱除补贴家用外还有剩余呢。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石头村,期待着“华丽转身”
下一篇:快看,天空中有张笑脸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