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峥嵘岁月(二)
惊险的博背战斗
陈罗锦18岁就参加了游击战,虽然参加过大小战斗不下100次,可他却从没受过伤。战友们都说他是“福将”。但在上莞的博背战斗中,他就差点受伤或光荣了。
1947年夏秋之际,当时他在黄日的铁流队当班长。那时粤赣湘边纵队领导郑群等都住在博背。国民党保五、保六团得到这一消息后非常兴奋,准备兵分船塘、柳城、蓝口等多路向博背围剿,得到这一情报后,纵队决定在当天下午4点钟,先下手攻打他们。但没想到敌人竟提前行动。纵队看敌人已经上来了,只好向附近的山头转移,并占领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因为当时部队的武器还较为落后,战士们用的枪多是单响,打完一枪上一个子弹,然后再打第二枪,速度慢。铁流队队长黄日用的是捷克式机枪,一扣板机子弹就“哒哒哒”的连发射出,杀伤力大。敌人听到连发的枪响,认为用这枪的人一定是个大人物,所以就集中火力射向黄日。为了确保黄日的安全,陈罗锦就让其他几个战士固守阵地,自己则冒着危险摸到黄日身边增援。他转身一滚准备射击,突然一梭子弹扫过来,刚好打在他原来所在的位置上。
“好险,如果当时不走说不定就光荣了。”陈罗锦说。虽然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但他并不害怕,相反更激起了对敌人的仇恨。他与黄日一起并肩作战,从下午一直打到晚上七点多。那时天色已经暗下来,敌人恐晚上对自己不利就只好撤退。这次战斗,共打死敌人5人。
本报记者 谢雨望
陈罗锦,东源县上莞人,粤赣湘边纵队战士,今年83岁。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