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鹏和小薇千里姻缘一线牵
庆新婚
采访阿鹏时,他刚从武汉回到龙川。武汉之行,也是他与妻子小薇新婚后的第一趟省亲之旅。阿鹏说,现在他有两个家,一个在河源,一个在武汉。两个家虽远隔万里,但他和小薇却用爱情和亲情连线,将它们牢牢地结在了一起。阿鹏希望,这个幸福的结在婚后越系越紧,直至变成溢满心胸的牵挂和爱,深入血脉。
7年的爱情长跑
“一见钟情”是个很美丽的词语,意味着浪漫的邂逅和心动的期盼。“我第一眼看到她,就像是被10万伏的电压击中了。”说起与小薇的初遇,阿鹏的声音中仍残留着几分当时的激动。2002年,他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上第一节英语课时,他和小薇坐在了一起,这个美丽的武汉女孩让他的心第一次跳得如此慌乱而又热烈。
阿鹏说自己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对心仪的女孩会毫不犹豫地去追求。此后,阿鹏每天都陪着小薇上自习,充当“护花使者”。阿鹏的篮球打得很好,是学校系队的主力,每天下午都要训练两个多小时。他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时候,小薇也总是拿着水壶,在球场边默默守望。这种细节上的互相关爱,慢慢浸入彼此心中,滋润出美丽的爱情之花。
2002年的圣诞节晚上,武汉下了第一场雪。在灯光璀璨如繁星的武汉外滩,漫天细雪中,阿鹏第一次牵起了小薇的手。那一刻,幸福满溢他们心中。这次牵手后,他们就再没有放开过对方。2008年12月,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集体婚礼上,他们携手种下了一棵同心树,希望永结同心,幸福的日子长长久久!
包容和理解
阿鹏说,7年的爱情长跑中,虽然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和波折,但他和小薇都能用爱来包容和理解彼此,直到相互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2006年7月,阿鹏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准备回河源工作。这个时候,小薇已经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如果要和他一起来河源,就必须放弃读研的机会,这遭到了小薇父母的反对。阿鹏说,小薇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十分不易,他很能理解小薇父母的心情,但是,他们也不愿因为工作和学业而分飞两地。经过协商,小薇最终决定跟随他到河源。两人也用真诚与决心,获得了小薇父母的谅解和支持。
值得高兴的是,去年12月,阿鹏和小薇又一起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还分在了同一个班级,圆了他们的学业梦。阿鹏说,包容和理解,是爱情最好的润滑剂,也是维系家庭和睦的感情基石。他希望:“我们的家庭能一直和睦安定的共处,大家的身体都能健健康康!”这份对新生活的企盼虽然很朴实,却透着一种对幸福生活的自信和作为一位丈夫的责任感。
外来媳妇和本地郎
现在,阿鹏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小薇也在河源电大教书,两人的爱情和婚姻,就如同是《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翻版。阿鹏说,小薇刚到河源的时候,因为不会说客家话,和他的家人在沟通上有障碍。但是,现在不但能说客家话,还能做一手味道正宗的客家菜,已经是一位地道的客家媳妇了。
事实上,“外来媳妇”和“外来郎”在河源早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记者在源城区婚姻登记处了解到,近年来,这种婚姻组合在源城区就约占了30%左右。比如,今年1月19日,在该登记处登记结婚的34对新人中,就有9人是“外来媳妇”或“外来郎”。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河源来做生意、打工,同时,也因为每年我市都会接收大批外地的毕业生,在这些青年男女中,就有不少人成为了河源的“女婿”和“媳妇”。随着人才的区域性流动加强,这些在我市落地生根的“外来媳妇”“外地郎”已经悄悄地融入了城市。
本报记者 蒋安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