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明清“湖广填川”移民后裔和平寻根问祖 盛赞故里美

四川泸县元坤公后裔到和平寻根问祖。

      日前,在四川成都市招商发展局工作的陈兴贵风尘仆仆地带着四川泸县元坤公后裔寻亲团一行19人来到和平林寨,寻访故里和亲友。前日临走时,陈兴贵特地牵着本报特约记者陈仰天的手,感动地说:“原来我的祖居地林寨风景这么美丽,我寻到了这个‘根’,上可告慰祖先,下可对得起泸县的族人,真要感谢您的牵线,帮我和泸县的族人圆了这个梦!”

     四川人和平寻根

      今年2月份,本报特约记者陈仰天收到一封来自四川泸县陈兴贵的寻亲求助信。在信中,陈兴贵说,他们祖籍是广东省和平县林寨镇,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在寻亲,特别是遭遇地震后,他们寻根的想法更加强烈,但有关老家的资料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这支移民的资料已经完全损坏无存,所以对于以前的事情就无法了解了。从先祖子习公来川落户居住现泸县青龙镇朱坎村八社夏房屋基后,已经繁衍了13代了,人口有1600多人。2005年,他们曾经到了惠州去寻亲,结果没有下文。
      根据陈兴贵提供的先祖公陈念三郎的资料,一时难以对上号,于是在春节期间,陈仰天多次拜访了多位陈姓宗亲,终于对上了号。据林寨陈氏族谱中记载陈忍是林寨陈氏十世祖,别号陈念三郎,为林寨下正村陈应鹗之子,族谱格栏中标示着陈忍外迁四川。从这里可以推断,证实了陈兴贵的“根”在我市和平林寨兴井村。

寻到祖居地

      在林寨,四川泸县元坤公后裔寻亲团一行寻访当年先辈们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先后来到了陈家世祖的住地、大府第、花厅等地,又访问了当地宗亲族人。看村落,观新貌,寻亲团中,今年67岁的陈兴德老人心情非常激动,他一会儿伫立在田野,一会儿站在村河边,望着河水往东江悠悠流去,久久不肯离去。村里专门为寻亲团一行的到来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宴会,还组织了他们敬宗拜祖,种植了寻根纪念树。
      “我们的祖居地林寨真美!”在林寨兴井村,当陈兴贵了解到家乡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时,感到莫大的欣慰:“林寨是个钟灵毓秀的地方,自古就人才辈出,现在看到家乡景色这么美,经济发展得也不错,更让我们在外地的亲人备受鼓舞。”   

他们是移民后裔

      据了解,南宋时期四川人口约1000万,由于川民顽强地抗击元军的入侵而遭到屠戮,到元初全川人口仅残存约60万,且在其后整个元代四川的人口都未能恢复。四川很多地区完全荒芜,方圆百里都没有人烟,出现行路的人被老虎吞食的情况。
      到明朝洪武四年,汤和、傅友德等灭建都于重庆的明玉珍大夏政权以后,四川基本无大的战事和自然灾害,社会较为稳定。明朝政府为了实现“抽填四川”,陕南湖广移民沿着江汉平原,顺着长江,穿过三峡,涉水跋山,进入到重庆,分流到川西平原,出现人类移民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最辉煌的篇章, 恢复了四川的生机。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张献忠作乱在四川大肆屠杀,清庭艰难地攻灭张献忠之后,四川仍有大片荒地无人耕种,为了增加税赋,清康熙八年(1669年)政府下令复界, 规划四川恢复耕地二百五十万亩,复界迁入人口十六万,粤闽填四川移民大潮的闸门打开,政府对愿意迁徒入川的男子每人发白银八两,妇孺每人四两。自那时起广东的大部分移民开始进入四川。
      陈仰天在多方查证下了解到,在四川、重庆一带还有很多人祖籍是广东和平。据陈氏族谱记载,自1662年至1721年,林寨陈元坤公名下十世以起的裔孙入川的有十多支,其中十世陈秀学的裔孙陈谦善曾于清朝光绪至宣统年间在和平任知县,被传为一段佳话。十一世孙秀、孙贵居蒲江县大塘乡黎头墩,解放前曾多次返乡拜祖,据说该脉有二千多人。十三世如衍、如遂,其中另有永进由湖广永州入川居重庆潼南县卧佛猫儿沟,目前散居卧佛、明镜等地,族人二千多人。十六世恒昌,十七世瑞珍居重庆彭水县大槽,朝珍居彭水县小厂乡刀岭村,国珍居棣棠乡干溪坝,明珍居棣棠乡黄坭村,如衍、如遂兄弟居重庆彭水县合理乡漆园恒路槽居村。

张涛  陈新绪






上一篇:春色迷人
下一篇:商家拒收顾客百元钞票 原因是该钞票编号是HD90开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