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前记者遇乌龙事 好耳朵被验出“听力障碍”
“你喜欢眼睛,给他戴上变色镜,让他臭美去呀;你给鼻子、嘴戴上口罩,给你脖子围上围巾,给你脑袋戴上帽子。你给我耳朵买过什么呀?不买没关系,可是你不该把口罩带、眼镜腿儿,全勒我耳朵上……”这是经典相声《五官争功》中“耳朵”的表白。
3月3日是全国第十个“爱耳日”,其主题确定为“正确使用助听器”。
据了解,我市现在约有5万余人存在听力障碍,居残疾人总数的首位,而其中老人和儿童占不容忽视的比例。但由于家庭贫困、对听障知之甚少等原因,多数人没能够配戴助听器或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等等,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爱耳日”到了,让我们爱护自己的耳朵,减轻耳朵的负担吧!——编者按
验配师为顾客做听力测试。
现状:5万余人听力障碍
据了解,我国约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780万人,河源约有5万余人,居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去年,我市通过省“爱耳计划”共收训聋儿51名,救助贫困聋儿8名,培训聋儿家长46人次。
自2007年省“爱耳计划”在我市启动以来,全市150多名聋儿先后获赠配戴了助听器,并得到了语言训练。其中部分县区设立了语训班,2007至2008年启动了福利彩票公益金贫困聋儿康复项目。其中,去年我市共收训聋儿51名,救助贫困聋儿8名,培训聋儿家长46人次,力求使他们的听力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最终能够回归主流社会。
助听器是为听力残疾人士提供听力补偿与康复的重要手段,记者了解到,我市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即将成立,它是省重点扶持对象,届时将承担“爱耳计划”及“彩票公益金贫困聋儿康复项目”受助对象的筛选、助听器验配及日常维护、耳聋预防和咨询、听觉评估、跟踪及随访服务。
个案:耳聋导致性格变化
“家里人不跟我说话,没说两句就转身走了,我就找朋友玩去!”家住老城下角的郭老伯说,他很少跟儿孙交流。郭老伯认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耳聋了。
今年67岁的郭老伯说起这事就有些不高兴,2007年时他发现自己有些听不见后,刚开始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时间一长,家人都不愿多跟他说话,还说一句话要说好几遍他才听得到,费劲。
而郭老伯的女儿也说,父亲有耳病后,生活上确实有些不方便,跟他说话大家都要提高声音,经常接不到电话,看电视音量大得对门邻居都上门抗议。大家都劝他去配个助听器,可老人却不肯戴,认为戴了反而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耳朵聋了。
郭老伯的女儿告诉记者,其实家人都有些担心,耳聋虽然说不是大病,但影响生活不说,有些时候也怕发生什么意外,例如过马路听不到车子摁喇叭等。
据资料显示,我国30%以上的老年人深受耳病困扰,其中60%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对此,上城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医师杨燕介绍,市民普遍认为老年人耳聋是正常现象,从而对其不甚重视,但实际上“听”是人的一种乐趣,耳聋则容易使老人缺乏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从而发展到孤独、抑郁和多疑。杨燕表示,要使耳聋老人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应该靠家人的理解和密切配合。家属和子女应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创造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给他更多的关心与照顾,例如可以用肢体语言、眼神等和他建立“新的交谈”,使其以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
有关部门免费为聋哑儿童戴上“顺风耳”。
走访:市区助听器市场良莠不齐
记者采访发现,市区除了少数几家专营助听器的经销店相对正规以外,少数商场里销售的助听器显得很不正规,不但没有助听器验配中心,连一个专业人士都没有。
记者在市区某商场调查时发现,摆在这里的助听器多以盒式机为主,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有挂在腰间用电池做电源的助听器,也有挂在耳朵上安装电子的助听器。小孩用的、老人用的都有。据销售员介绍,这类助听器都是国产的,价格便宜。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顾客,他们大多对助听器缺乏了解,对助听器市场也没有什么认识,有的甚至连“助听器验配中心”都不知道。
相对国产助听器,国外品牌的助听器价格比较昂贵,如西门子、爱多、新声等,其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记者在一家助听器专营店了解到,一款瑞士某品牌中耳道式的助听器售价达4000余元。
助听器市场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目前市面上各种样式、各种价位的助听器产品都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调查:市民对助听器的认识不足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市民目前还没认识到助听器的购买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是一定要通过专业验配的,不少人仍然以为随便买一个助听器就可以解决耳朵听力的问题。
据记者调查,河源仍有很多应当配戴助听器的儿童因社会观念和家庭经济等方面原因,家人未给其配戴助听器。而中老年人则普遍不把听力衰退当成一种“病”来看待。此外,助听器在听障人群中的普及也与目前国外助听器产品价格较为昂贵有关。
据河源市纯声助听器验配中心一名姓曾的工作人员介绍,河源目前对助听器的认识还不到位,尤其一些有听力障碍者对自身的保健意识不够强。他告诉记者,之前他曾接触过一个小孩,7岁了不开口说话,其家人听人家说贵人开口难,后来又去拜神,但仍不开口说话,直到7岁才过来配助听器,耽误了最佳学说话时期,这就是不相信科学的后果。
暗访:好耳朵被验出“听力障碍”
为了暗访助听器配戴是否规范,记者事先特意花钱在市人民医院做了一个听力检测。在一间密封的听不到外界声音的检测间里,医生叫记者戴好专用的耳机,手握一个黑色小手柄,听到声音后就按一下。几分钟后,听力检测报告单出来了,医生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你听力完全正常。
得到测验结果后,记者先后前往两家助听器销售店检测听力,得到的结果却出现矛盾。
在市区一家助听器销售店,一名验配师很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并带记者进了一个单间,跟之前的测验一样,要求戴上耳机接受测验。一会儿工夫,检测结果出来了。该验配师告诉记者,“左耳听力正常,右耳听力稍有障碍,如果不影响生活,不需要配戴助听器。”
随后记者来到另一家助听器销售店。在验配师的带领下,记者同样进行了检测,但验配师给记者听力的判断是“双耳均有听力障碍,其中右耳较为严重,听力缺失已经超过40分贝”,并表示记者的右耳必须配戴助听器,否则会给生活带来不便。随后验配师向记者推荐了几种品牌的助听器,价位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据了解,在2008年1月之前,对于助听器验配人员的职业要求缺乏统一要求,行业整体没有形成规范。2008年1月2日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并开始施行《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8年12月,助听器验配师职业考核和鉴定工作才开始开展。
市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科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有关规定,助听器经营企业除要具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一般条件外,还要具有纯音听力计、测听室及相关验配设备。一些助听器企业或销售门店在药监部门前往调查时做得很好,但过后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助听器时一定要慎重,以免上当受骗或造成耳朵不必要的损伤。
医生:不懂保护耳朵常识 致听力损伤或耳聋
陈昶是河源长安医院五官科主任,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不少患者的听力损伤和耳聋是可以避免的。
陈昶列举了一些在临床上的个案,如外耳道机械性堵塞引起的耳聋,他曾遇到一些病人,因为频繁挖耳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致耵聍(俗名耳屎)分泌过多,导致耵聍栓塞,使借空气传导的声音达到内耳的声能量减低,从而出现耳聋现象。也有一些病人因共用带有病菌的耵聍钩掏耳朵,传染疾病,导致耳聋或造成听力损伤。此外,有人用细发夹、牙签或手指甲去挖孩子的耳朵,结果常引起孩子耳道红肿、疼痛以至发炎,这样也能导致耳聋或造成听力损伤。
陈昶提醒说,随着音频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不少年轻人有使用耳塞听MP3、MP4的习惯,有人甚至在夜里听着入睡,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如果长此以往,会引起听力不同程度下降,严重者甚至会使听力系统老化提前到来。他呼吁说,保护耳朵也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如果持续使用耳塞,应该每隔半小时拿掉耳塞,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下。
观点:助听器只能助听 不可能治愈耳聋
据专业医生表示,发现耳聋后,应立即到医院做全面听力检查,若有可用药物治愈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否则应考虑配戴助听器。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助听器?目前医学界观点认为,有两类存在听觉困难的人助听器验配宜早不宜迟:一类是儿童,他们需要借助助听器的帮助学习语言;另一类是老年人,老年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早用助听器可以减缓听力退化的进程。
目前,仍有部分耳聋病人对助听器有误解,误以为助听器能矫正听力就像眼镜矫正视力一样简单。事实上,任何助听器都有它的局限性:声音没有真耳听起来自然;言语分辨率差;在背景噪音大、距离远的情况下听声效果欠佳。因此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要切合实际,助听器作为一种医疗器械,是帮助病人有效利用残余听力的手段,但并不能解决病人的所有问题。这就比如老年人脱齿了,稍硬的东西吃不了,戴上假牙会好多了,但依然啃不了骨头。
提醒:戴用适宜的助听器 听力不会越戴越差
就像戴近视眼镜视力会越来越差一样,戴助听器后听力会不会越来越差?医生表示,老年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没有配用助听器的老年性耳聋患者,总是尽量避免和别人打交道,他们怕听不懂,也怕给别人带来麻烦,他们的听觉功能也正因此而使退化进程加快。从这个意义上讲,戴用适宜的助听器本身,不会导致听力越来越差,除非他们的助听器未经验配或验配得不正确。
验配是指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宜于自己听力状况的助听器。不同的听觉状况需要不同的助听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经验配而使用助听器不仅难以发挥助听效果,更严重的是有可能损害使用者残余听力。因此为了保证戴上适宜的助听器,不要到商店里轻率地“买”,也不要以为自己现在试听效果不错今后就不会出错,一定要到有资格的专业店去验配。选配过程一般包括听力测试、科学选配、定制耳膜。使用助听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耵聍堵塞、受潮、无意坠落冲击而造成损坏。
本报记者 黄丹 俞冰传 叶能军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