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有座齐天大圣庙 村民说供奉的不是孙悟空而是雨神
核心提示
神话小说《西游记》里有关齐天大圣的故事早已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孙大圣(孙悟空)的见义勇为、为保护唐僧取真经,一路除恶降魔,为民众所敬仰和喜爱。
听说东源黄田镇久社村屯谷嶂顶峰就有这么一个“齐天大圣”庙,令人十分好奇。黄田镇和《西游记》并没什么联系,“齐天大圣”神庙怎么会出现在久社的荒山野岭之上呢?它会不会与当地地理位置或民俗风情有着特殊关系?带着种种好奇和疑问,记者日前登上了屯谷嶂,见识了这座齐天大圣庙。
齐天大圣庙前的石猴雕像栩栩如生。
寻访 庙宇位于屯谷嶂顶峰
当记者听到当地村民说,海拔1000多米的屯谷嶂没有上山的路,到处是枯枝野草,藤蔓树根,便感到不可思议:怪!一个庙宇怎么要建在这么高的顶峰上?带着神秘感,近日,记者在当地两位护林员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屯谷嶂的路程。由于上屯谷嶂没有路,因此要爬这座山不是一般的艰难,记者和两名向导经过一路跋山涉水,花费了1个多小时后终于攀上了屯谷嶂顶峰,见到了传说之中的齐天大圣庙。
经过了一道又一道弯,一个又一个山谷之后,我们终于上到山顶。这时,我们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空旷的开阔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神庙就位于这片开阔地中间。顿时,记者的耳边回荡起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主题歌“你牵着马,我挑着担……”
山顶被一些参天大树所围绕,只是传说中的庙宇已是断壁残桓,被一片荒草所包围。悠悠清风,拨开长势正旺的野草,一座用青石堆砌成、规模较大的庙宇(其实是一座墓地)半遮半掩在天地间,青石上裹着层层日晒雨淋、风吹雷打的历史印迹。细心的向导把庙前的野草拾掇了一番,庙宇的轮廓更为清楚了。向导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地人们所说的齐天大圣庙,此庙是当地群众对风调雨顺生活的追求,纪念孙大圣造福于民的座神,不时有群众前来拜祭。因其位于山峦的顶峰,路途崎岖遥远,现在很少人来这里了。
现场 两只石猴雕像栩栩如生
“你看,多像齐天大圣!”向导清洁庙宇的石碑和石猴后,细心地向记者介绍了两只石猴的由来。记者看到,庙宇门口两只雕刻的石猴笑容可掬,神态各异。向导告诉记者,齐天大圣庙的亮点就在于这两只石猴,石猴站在庙门口是守护神,象征着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孙大圣,为民排忧除恶。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只神态不一的石猴神像表情各异,一只正咧着嘴开心大笑,一只神情颇为严肃,尤其是那两对“火眼金睛”,十分逼真,真让人不由想起电视剧中活泼可爱的孙悟空了。两座石像的中间竖着青石香炉,后边立着大小石碑两块,小石碑由左至右写着:“冬月字”“王奉齐天大圣圣位”“庚辰年”。再仔细端详大石碑,周围雕刻着一些石纹,上面的字迹已是模糊不清,中间依稀可辨认“齐天大圣”几个字。
记者还发现石像下面厚厚的青石地砖,在石像的周围还残存着一些被毁坏的地基。
传说 当地民间供奉的雨神
据当地一位80多岁老人说,听前辈老人介绍是这样的,以前,天下荒乱,一些客家人到南方一带谋生。有一个信仰“齐天大圣”的客家人就带着两只石头雕成的猴子,来到黄田镇久社谋生。他去世后,当地人把他埋葬,并把这两尊石头雕成的猴子,放进一个早年废弃的土洞中。后来,就无人过问这件事了。久而久之,这个小洞口自然就被淤泥堵满。有一年,久社一带发生严重旱灾,水田皲裂,农作物全枯了。这两只猴子碰巧被人们发现,两只石猴满身水珠,面带笑容。久社人觉得很神奇,就对两只猴子顶礼膜拜,果然,不久天就降下大雨,消除了影响百姓生计的旱灾。后来,就有人在屯谷嶂顶峰上建了一座庙来供奉这对有灵性的石猴。
据当地86岁的李佩梅老人回忆,黄田久社的这个“齐天大圣”,与西游记中的孙大圣是不同的,它是当地民间供奉的一位雨神。过去的久社以农业生产为主,大片的水田需要靠老天爷帮忙。自从有了这个“齐天大圣”之后,人们就把祈求“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的愿望,寄托在这个“齐天大圣”神灵上。
“齐天大圣”庙宇为什么要建在屯谷嶂,其存在有多长时间却无从知晓,当地没什么历史记载。李佩梅老人说,只记得在他父亲出生之前当地村民就已经在为齐天大圣庙“打蘸”,18岁那一年是其记忆中最后一次“打蘸”,据“齐天大圣”上所刻的“庚辰年”和老人的所述可推断,“齐天大圣”的神庙墓存在至少也有两百年左右。
镇府 将对庙宇历史进行考证
据当地镇府介绍,这座位于屯谷嶂顶峰上的“齐天大圣”庙宇,虽然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不是很清晰,但庙宇却因“孙大圣”的称号在民间广为闻传。为什么会舍近求远建在高山上?在当地,一提起屯谷嶂,不少村民都大叹它的神奇。一些媒体和社会人士听说这事,也纷纷打听或前来探访。在人们心目中,齐天大圣庙充满着神秘色彩。
庙宇坐落在顶峰,路途遥远,探访不太方便。如今,庙宇知名度越来越广,镇里有这样的想法,将对其民间文化历史和神秘色彩进行探索和考证,争取申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张紫辉 张涛 文/图
上一篇:猪流感肆虐墨西哥
下一篇:东源工商局展开行动 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