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本报义卖

阅读提示

      说什么也不会忘记,一年前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那场剧烈的震动,让山河顿时失色,也撕裂了国人的心,震惊了整个世界。
      有爱就有未来!“5·12”地震一周年这一天,本报发出倡议:买一份报纸,献一份爱心。12日上午,本报志愿者联合东方爱婴早教中心8名教师走上街头,义卖当天加印有“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特刊”的《河源晚报》,共同为四川灾区重建募集善款。
      “阿姨,买份报纸吧,把我们的爱心传递给灾区。”义卖活动一开始,志愿者便急急忙忙地分头“行动”了,有的甚至跑到人群中向路人义卖。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不少市民笑着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志愿者“好有爱心哟”,接着从钱包里掏出钱往募捐箱里投放。
      当日清晨7时,各路志愿者就已赶到街头义卖,活动受到市民的热切关注,1元、20元、50元、100元……市民纷纷慷慨解囊购买《河源晚报》,他们带走的是报纸,留下的是爱心。
      本次活动共设8个义卖点,共20多人加入到义卖行列中。本次活动共筹得爱心款近4000元,本报将把全部善款如数捐赠到四川灾区人民的手中。

河源移动市区分公司的员工鼎力支持本报义卖活动。

                             一位市民正在购买《河源晚报》。

东方爱婴早教中心的老师(中)参与本报义卖。

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吴昊鑫。

骑三轮车的大叔踊跃献爱心。

特刊出街,市民先睹为快。

上学路上的小朋友也来献爱心。

活动综述

购买一份报纸 献出一份爱心

      “请您买一份报纸为四川灾区献点爱心吧,报款将全部捐给灾区。谢谢叔叔阿姨的支持。”昨日一大早,由本报组织的志愿者分为8个小组,分赴市区茶山公园、街心花园、兴源路、长安街、广晟城市广场以及市一小、广晟幼儿园等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义卖报纸。他们拿着爱心赈灾捐款箱,手捧大叠《河源晚报》的汶川大地震周年祭特刊,边走边叫卖着,晨练的、购物的、散步的市民看到有志愿者在义卖报纸后,都纷纷停下了脚步,买下这份具有特殊意义的报纸,并高兴地把报款投进捐款箱。
      报纸义卖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心支持和巨大关注,1元、10元、50元、100元……市民纷纷慷慨解囊购买《河源晚报》,他们带走的是报纸,留下的是爱心。
      本报对义卖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策划了汶川大地震周年祭特刊,并加印了1000多份报纸,派出有关人员开展此项活动。卖报所得善款将全部捐给灾区,用这凝结着成千上万颗爱心的善款抚慰灾区同胞的心灵,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志愿者

能为灾区做事 感到十分荣幸

      “作为远离灾区的一名普通市民,能为灾区同胞做点事,感到十分荣幸。”来自市区东方爱婴早教中心的志愿者温老师这样告诉记者。原来,温老师是早上6点钟起床,从东源县新港镇赶来参加这次活动的。温老师说,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灾区同胞奉献力量,奉献爱心,若有类似的义卖活动,她还会参加。
      跟温老师一样,得知本报开展义卖活动,一些志愿者毛遂自荐参加此次活动。他们不辞辛苦,向来往路人、出租司机、沿街门店,一份一份义卖报纸。虽然当天的天气很热,但志愿者们依然充满活力,热情高涨。志愿者们表示,能为灾区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荣幸。

的士司机

不收载客车费 呼吁同行买报

      昨日的市区街头,处处洋溢着爱心。志愿者小组打的到义卖现场,司机师傅怎么也不收车费,还主动动员同行加入到购买报纸的行列中。
      拿着一叠叠报纸和捐款箱的志愿者小组,从老城翔丰商业广场赶往新市区广晟广场,叫了一辆车牌为粤PHD689的出租车。当知道志愿者义卖报纸的善举后,的士司机当即买了一份报纸以表示对灾区人民的一点爱心,同时迅速拿起对讲机,动员同行也关心支持本报的义卖活动。当记者问及这位的哥姓名时,他并不透露,只是微微一笑:“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出一份绵力是应该的,感谢河源晚报搭建了这一爱心平台。”到了终点时,这位的士司机怎么也不收志愿者付的车费。

现场特写

“活动中,我不停地被感动着”

      “整个活动中我不停地被感动着。”参与本报义卖活动的志愿者阿芳说,“100份报纸搭在我的胳膊上边走边卖,因为时刻都有爱心市民带来的感动,所以当时我们并不觉得累,可等卖完了,才发觉自己的胳膊已经抬不起来了。”这是昨天多名志愿者义卖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在由20多人组成的义卖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成员,他是一位小朋友,名叫吴昊鑫,今年只有5岁半,在他妈妈黄燕美的带领下参加了义卖活动。
      小朋友人小力量大,捧着募捐箱左窜右跑,看到行人还有十几米远就跑了上去。“叔叔,献一份爱心买一份报纸吧。”稚嫩的声音打动了每一个过往行人的心。
      在近两个小时里,小昊鑫不知疲倦跑来跑去,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志愿者里最热心的一位,他还和他妈妈组合成“黄金搭档”,配合得相当默契:妈妈在前售卖,儿子在后面抱着募捐箱紧跟,母子俩人所取得的战果也非常“辉煌”。
      据了解,小昊鑫现在就读于TTS英文幼儿园,平时一直很有爱心,曾多次在其母亲黄燕美的带领下参加各种义工活动、看望孤寡老人等。这次本报举行义卖活动,小昊鑫非常乐意参加,早上6点多就起床赶来集合。
      上午9时许,各路志愿者手中的报纸全部到了好心人的手中,看着充满硕果的募捐箱,大家都欢呼起来。募捐一结束,没有顾上喝一口水,志愿者们纷纷告别离开。
     “看着手中的报纸越来越少,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高兴了。”参加义卖活动的志愿者毛毛说,“今天的义卖活动尽管时间很短暂,但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却是巨大的,有那么多普普通通的人让我感动,有那么多人的鼓励给我力量。”

现场花絮

三轮大叔捐出半天收入

      在河源大道,一位大叔踏着三轮车,车后拉着一堆苹果,志愿者通过交谈得知他是一名做小生意的个体户,每天也就挣点微薄的收入,他看到本报的义卖活动后,从口袋里掏出10元钱投到了募捐箱,头也不回地踏着车继续走了。“大叔,您还没拿报纸呢。”志愿者问。“将报纸留着义卖吧,多卖一元是一元。”看着大叔离去的背影,大家都觉得这10元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在广晟超市后门的一个义卖点,超市一名工作人员跑过来,用5元买了一份报纸,“我只是一名打工者,这点钱不多,但希望能够给灾区的人做点贡献。”

50元买份报纸不留姓名

      在茶山公园义卖点,三名义卖志愿者一走进人群中,就有一位热心读者拿出50元投入了募捐箱。
      当记者问及他的姓名时,他并不透露,只是微微一笑:“我投这钱不是为了留名的,只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四川灾区重建家园,传递我们的爱心。”

不吃早餐也要献上爱心

      在茶亭街,有一个送孩子上学的父亲看到志愿者在义卖报纸后,立即向义卖志愿者们招手。“来来来,我也买一份。”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中一张面值为20元的人民币投进了捐款箱。
      “早上出门身上没带多少钱,这20元本来是用来吃早餐的,虽然不多,但也是个心意吧,谢谢你们将我的爱心传递。”这名市民向志愿者说。

开了一个轻松的编前会

  本报编前会8:30召开,大家刚坐下来,本报负责开展义卖活动的领导的手机就响了。“本小组的报纸全卖光啦!”手机传来了本报参与义卖活动人员兴奋的声音,让与会人员心情顿时愉快了不少。
      随后,这位领导的手机又陆续响起……9时,编前会尚未开完,信息显示前线的报纸已全部售罄,速度之快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虽然手机铃声不时打断了会议的进程,但大家都很受鼓舞,开了一个近期来最轻松的编前会。

爱心单位支持本报活动

      本次《河源晚报》义卖活动得到河源移动市区分公司的鼎力支持。昨天上午10时许,该单位办公室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募捐活动,并邀请本报志愿者带上报纸前去参加。
      “给我一份报纸”、“来,我也要一份”,现场,几十名员工你100我50地购买起报纸来。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感谢河源晚报社搭建了这样一个爱心平台,希望大家的努力能给四川灾区带去一丝温暖并燃起他们继续生活的勇气。



相关热词搜索:义卖


上一篇:挺直民族精神脊梁 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昨举行
下一篇: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 市民汲取避灾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