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诈骗现“升级版” 河源两市民“懵懂”被骗30万
核心提示:电话诈骗又有“升级版”,两市民听说自己的银行卡涉嫌非法洗钱,紧张慌乱之下竟听取对方建议,分数次将自己银行卡上的钱转帐,结果两人均被骗了一笔巨款。
涉嫌“洗钱”损失8.8万
7月15日,从事建筑行业的周先生突然接到一个号码显示为“020—83210964”的电话,对方称周先生有重大洗钱嫌疑,执法部门要对他的银行卡进行调查,要求他将自己银行卡上的钱转到指定的帐号上。
周先生听后信以为真,于是听从对方的建议,短短两三天便将银行卡里的钱分数次转往对方提供的账户里,一共8.8万元。
不久,周先生便意识到有问题,马上到兴源派出所报案,民警告诉他这是典型的电话诈骗,周先生后悔轻信骗子的话。
“公证”银行卡23万没了
民警接到周先生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不料,7月17日下午15时左右,又有一名年轻女子来到兴源派出所报案,她告诉民警自己姓巫,当天上午10点多她接到一个男子的电话,自称叫周XX检察长,是广州市法院的工作人员。这位“周检察长”说她在广州涉及到一宗诈骗案,诈骗金额达到200万元,需要她到广州市法院出庭作证,随后他又告诉巫小姐,她的银行帐号要公证,要求其将帐号里面的钱转到他指定的帐号上。
自己竟然会牵涉到诈骗案?巫小姐当时又紧张又害怕。“周检察长”催促她赶快办理转帐,否则的话后果会很严重。她马上到兴源路一家银行,按照“周检察长”所交代的,将自己卡里的23万元现金分两次转到男子指定的帐号上。一走出银行门口,巫小姐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为什么“周检察长”提供的帐号是私人帐号?自己极有可能上当受骗,她赶紧来报警。
民警经调查了解,发现巫小姐接到的电话与打给周先生的是同一个号码,更为离奇地是,周XX正是事主周先生的名字,两宗案子显然是同一人或同一伙人所为。目前,源城警方正在对涉案嫌疑人员进行搜寻。
民警提醒警惕电话诈骗
最近一段时间,电话诈骗案件在各地报纸、电视频有报道,一些市民也打电话到本报,表示接到过类似的电话。
针对这一情况,记者在市区公安机关采访获悉,犯罪分子能够使用某种任意显号软件,将你手机上来电显示的号码变成某些特殊号码,比如“110”、“10000”、“10086”等,甚至是你亲属或朋友的号码,或者将电话号码显示为某市检察院、公安部门等司法机关的电话,再冒充这些单位工作人员,以谎称当事人的银行账号涉嫌洗黑钱等手段套取用户银行信息。一般情况下,普通市民听到洗钱、诈骗之类,就会感觉紧张慌乱,他们则利用人的恐慌心理,让你来不及辨别真假,并催促你赶紧办理转帐、汇款等,从而诈骗人们的钱财。
对此,民警提醒广大市民,今后如果接到类似电话,涉及到电话告知转账、汇款等情况,一定不要慌张,如对方要你马上汇款,不汇将产生严重后果等话语时,更要沉着冷静,尽量克服惧损避害等心理,并通过多渠道核实或询问身边的人,考虑一下对方描述情况的合理性。而且,任意显示号码软件所伪造的号码,一旦回拨就会无法接通或是转移到真实单位,犯罪分子也会原形毕露。银行汇款是诈骗的最后环节,如果你已经到了银行汇款,请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遇到无法辨别的情况时,请及时拨打公安机关110电话咨询。本报记者 黄丹 通讯员 黄光明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