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偏食天象奇观昨准时赴约 “日缺日圆”饱河源人眼福
22日早上8点,记者走在大同路,天空云层似乎有点厚,太阳在云后发出光亮,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直担心会不会无缘一睹日偏食。直到沿江大道,抬头一看,太阳明晃晃的,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8点15分,文化广场上人渐渐多了起来,大部分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带着日食观测镜、滤光镜等等,不少人都是全家出动,小孩子则显得更为好奇活泼。过了三四分钟,一位中年男子拿着日食观测镜站在水池前的空地上,已经开始观测太阳了,片刻之后放下镜片,告诉朋友:“已经缺了个小口了!”
记者看到,文化广场上观日市民所持的工具可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拿着早就准备好的日食观测镜、滤光镜,有的戴着墨镜,还有市民则拿着自制简易日食观测工具,如半透明的光盘、暴光的胶卷底片等等。准备一睹日食奇观。一对父子用胶卷底片观看,还得意地跟旁人说太阳是有颜色的,市民周先生则拿着剪裁好的X光透视片,对着太阳就看起来,在人体器官中观日食,记者问他能否看到,他肯定地说通过透视片上的黑区域可以看到,惹得其他观日者也聚集在他周围观看。
不过,一些市民虽然追日热情高涨,但显然准备工作还是做得不充分,有的市民备好的工具根本派不上用场,有的市民赤手赶到现场后才发现,肉眼根本不能很好地观测到日全食。一位年轻男子拿着电焊用的镜片,羡慕地看着别人观日,记者询问方知这种镜片对着太阳看,还是很耀眼。
被“咬”去了一大口
日月之约太阳“瘦身”
传说中的“天狗吞日”会是怎样的天象奇观?昨日,天气晴好,凭借观日镜,记者有幸目睹了一番月亮“咬”太阳的有趣天象。
8点13分——这是日月邂逅的时间——太阳周围没有浮云,亮得耀眼。戴上观日镜细看,只见天上的太阳已收敛了浑身“锋芒”,就像一个银色的钱币,圆圆的,胖得可爱。这时,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模糊的黑点出现在“银币”的左上角,以肉眼难辨的速度开始蚕食“银币”。
民间传说中,这是二郎神的啸天犬在吞吃太阳,古人认为是凶兆,会敲起锣鼓,把啸天犬赶跑。到了今天,传说自然已不可信,记者的心中只余淡淡的兴奋,满心期待出现更多的美景。
慢慢地,阴影越来越大,渐渐显出月亮的一角,太阳也被“咬”成了一个胖胖的“蚕豆”。事实上,月影是以每秒1000米的速度扫过地面,但是,我们在地面仰观时,还是会觉得蚕豆的“瘦身”,特别慢!
月亮“咬”得正欢时,周边的环境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首先,肉眼看时,太阳虽然仍白炽亮眼,如金色的圆盘,炎热却在消退,气温正慢慢下降,天色也少了几丝亮色;其次,仔细观察周边的树影,会发现,从茂密枝叶间筛下的光斑,已从“铜钱”变得缺了口,渐显纤细。
到了9点半左右,月亮已经“吞”掉了太阳四分之三的身子,原本胖嘟嘟的“蚕豆”也成了细细弯弯的“月牙”。这时,可能“受伤”太重,太阳的威力已经大减。如果你在室外,就会有一番奇妙地感受:阳光虽然照在身上,却一点也不见炽热;没有浮云蔽日,天色却变暗了;走在林荫道上,会发现从枝叶间漏下的“月牙”光斑,层层叠叠,像鱼鳞一样,呈现出奇异的美态。
或许是已经“吃”得太多了,从这以后,月亮停止了“吞食”。太阳却不甘“束缚”,开始从月亮的影子中挣脱身子,一点一点,慢慢地从“月牙”又变成了“蚕豆”。然后,就像回放了一次慢镜头,最后的一点黑色也被白色消融了,太阳又重新回复了圆圆的身材,似一个大金球,挂在天空。
精明的市民找到日食的商机
边观日边卖观日镜
在文化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观日者绝对属于这群中学生。一台不同于众多自制“土工具”的天文望远镜架在空地上,几个十四五岁的学生便吸引了观日市民羡慕且敬佩的目光。市民围着这台专业的望远镜打转,一个戴眼镜的中学生便大方地让位,请大家排队观测,不少小朋友都踮着脚,喜笑颜开地看着镜中的太阳。
记者了解到,这群中学生是市一中的,都是天文爱好者,这次他们很早就赶到文化广场观测日偏食,除了大方地让大家共享望远镜外,他们还贴出提示,提醒观日的市民要注意眼睛。
这群中学生头脑也很灵活,热情地告诉观日但又缺少工具的市民“这里有日食观测镜和滤光镜卖。”周围市民就被吸引而至,一会儿他们的观测镜便被一抢而空了。学生们戏称那位戴眼镜的男生为“老板”,“老板”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他叫黄权浩,是铁杆的天文爱好者,这次河源看不到日全食,他感到有丝遗憾,但看着日偏食,也觉得震撼无比。
“之前觉得河源天文爱好者可能不多,就从网上订购了一批专用的观日镜片,7月21日才到货,也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看看这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他介绍说。
我市4名游客在上海观看日全食
称景象终生难忘
记者通过多方打听,得知我市有4名市民昨日参加“华东五市游”,他们分别在河源翔丰旅行社和万绿湖旅行社参团报名,其中有两人是母女;另二人是一对新婚夫妇,新郎名叫袁聪,在市安监部门上班,这次是偕同妻子去度蜜月的。此4名市民有幸在日全食观察点欣赏当地500年一遇壮光场景。
记者通过旅行社,联系到袁聪。袁聪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昨天上午9时许,上海开始下起了小雨,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人冒着雨观赏日全食。整个上午,太阳和大家一直在“捉迷藏”。但是大家都非常执着,依然拿着各种摄影、观测设备,守候着日全食。
九点半,天色开始变暗,许多原先躲雨的人纷纷从房子里走出来,不少人都拿出手机、摄像机拍摄漆黑的天空。虽然什么都看不清楚,但是许多人依然仰望天空。上海的路灯、车灯、建筑物的灯光大部分都打开,路上的车速明显放缓,但是由于交警冒雨指挥交通,因此上海的交通依然有序。
“一辈子也难得碰上这样的机会啊。”袁聪说,要不是这次结婚度蜜月,哪里有时间来到上海,碰上这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啊。“能和新婚妻子携手共看日全食,这本身就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袁聪还说,尽管这次上海是阴雨天气,乌云遮挡了日全食的过程,但是在那种天空突然变黑再到变亮的过程,对于一对新婚夫妇来说,那种浪漫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
本报记者 黄丹 周焕 蒋安春 俞冰传 罗军 文/图
友情提醒:河源晚报明日将对槎城市民争睹日偏食奇观盛况进行报道,敬请垂注。
上一篇:网上买包疑似假货 要求退货却缺凭证
下一篇:警方斩断公交车上“三只手”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