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老天爷烤得大家难受 建筑工每天都携带盐开水
提示: 三伏天里,热浪高温天气来袭,我市连续4天出现35℃及以上气温,前日市区测得37.2℃的当天全市最高温。而监测数据显示,地表温度已达到50℃以上,水泥地面温度则更高。到8月23日,三伏天才告一段落,预计未来几天仍有高温天气。
面对盛夏酷暑,建筑工地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错时工作制,使工人避开高温期作业。受高温天气影响,因饮食不当而入院治疗者增多,市民选择游泳避暑引发安全隐患,煤气安全事故和汽车火灾宅事故也进入高发期。市公安消防局为此发布警示,为预防汽车自燃以及发生自燃火灾后如何应对等问题支招。
户外劳动避开高温期作业
前天下午3时,记者来到建设大道的一个建筑工地上,体验了高温下暴晒的感受。不到5分钟,记者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让它滴在地上,刚接触到地面,就蒸发干了。头上则像着了一团火似的。而蹲在地上与工人聊天时,清晰地感觉到从地表腾腾升起的热气。
“现在工地上的地表温度起码超过了40℃。”来自四川巴中的工人李先生说,太阳晒久了头会有些疼,不过已经习惯了。他裸露在衣服外的皮肤清一色的晒成了古铜色,脖子上围着一条湿毛巾,不停地擦着汗。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每位工人的身边都放着一个2升容量的瓶子,没隔多久就往嘴里倒水。“这样的瓶装水,我们每人每天要喝掉两、三瓶。”李先生说。
该工地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天气这么热还在作业,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方面工程得赶进度,另一方面工人们也不愿意停下来,他们总想多赚点钱。“而遇到35℃以上的高温,工地会尽量避开高温期作业,一般是上午7点至11点,下午3点至6点半。”他介绍说,在高温下作业,施工单位也做了一些防范措施,如配备防暑药物,要求建筑工每天携带盐开水等。
“在户外作业的人员,除了要避开长时间高温作业外,最重要的是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盐水。”源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黄志东这样表示。
高温天气忌食过凉食物
记者前晚在大同路、红星路走访发现,许多市民选择在大排档里喝冰啤酒降暑。“冰啤虽然有降暑的功效,但是在医学上不提倡喝酒,尤其是冰冻的啤酒加上辛辣的烧烤一同进食,对胃的刺激非常大,因此发病而前来治疗的病人在夏季都会增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罗医生这样表示。
高温天气,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因此罗医生提醒市民平时将食物放入冰箱贮存时生熟食品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从冰箱取出的食物最好热透后再食用,尽量不要吃储藏时间过长的食品。购买食物时,要注意食物是否变质。 另外,高温天气不能贪凉,大量食用过凉的食物,包括冷饮和冰镇瓜果,要保证盐分和维生素的供应。“高温天气里,要尽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她他提醒说。
煤气瓶起火险爆炸
2日下午,市区红星路一餐厅厨房内的煤气瓶起火,导致煤气瓶被烧黑,靠近火源的窗户玻璃和瓷片发生爆裂。幸好该餐厅的工作人员扑救及时,未酿成更大事故。“在高温天气下使用瓶装燃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做好气罐的‘防晒降温’工作。”市区一家煤气店的工作人员说。
据他介绍,由于一些市民往往利用阳台做厨房,夏天阳台上的气温一般较高,若气罐再受到太阳直射,罐内气体很容易慢慢膨胀,时间久了角阀及气管连接处就会因受到气体的挤压而渐渐松动。如果用户不注意,当燃气慢慢泄漏,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静电或明火就会发生闪爆。所以市民一定要把气罐放在阴凉处,并设置必要的遮阳设施。平常还要多留意检查角阀及气管连接处是否松动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加固,以免发生意外。“此外,有的用户喜欢乱倒气瓶中的残留液化气,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残液”随着温度升高会变成气体,易被引爆引发危险。”
昨天上午,就高温天气如何正确使用管道燃气,记者咨询了市管道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的抢险工作人员。据介绍,由于夏季气温高,温度升高有可能导致燃气软管接口处松动,造成燃气软管接头、阀门灶具开关等部位漏气,市民最好及时检查供气设施是否有泄漏。具体检查方法是:任选肥皂、洗衣粉或洗洁精三者之一,加水调成发泡液,在怀疑漏气的部位涂抹,有气泡鼓起的部位就是漏气点。当嗅到非常浓烈的燃气异味时,说明有漏气,市民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同时断绝一切明火,不要开、关电器等。而在高温天气下,许多市民为了防暑,大多紧闭门窗,开启室内空调,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燃气时一定要记得及时关闭阀门,并注意通风,确保安全。
高温易诱发汽车自燃事故
据市公安消防局统计,上半年以来我市共发生汽车火灾事故10余起,其中汽车自燃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轻则造成汽车部件的烧损,重则车辆的烧毁甚至导致车主的伤亡。最近的一次汽车自燃事故发生在7月21日,这辆汽车长时间行驶,加之烈日暴晒,在行至东源县城时发生自燃,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全车过着火,火扑灭后只剩下一个空壳,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很多原因可引起汽车自燃,有时是单一原因起作用,但更多时候是多因素的。”市公安消防局工作人员分析说。据介绍,汽车自燃的原因包括,夏季天气酷热,发动机在高温状态下运转;汽车长时间停放在烈日下;汽车有漏油现象发生;对汽车的车灯、音响等部位改装不当;在车内放置打火机、内饰清洁器、喷雾剂等易燃可燃物品;汽车线路绝缘层软化、老化、裂损等。其中油路和电路不正常是引发汽车自燃的主要原因。
链接:
消防为汽车防火灭火支招
消防部门在对我市多起汽车自燃事故调查后发现,起火原因多数是由车辆漏油引发的,而夏季天气酷热,则成为自燃的导火索。火灾重在预防,消防工作人员表示,防止汽车自燃,平时应做好油路、电路及发动机等重要部位的检查,使汽车保持良好的性能。
同时还要注意细节,不将一次性打火机、内饰清洁器、喷雾剂等留在车内,因为这些易燃易爆物品被太阳照射得久了,会造成燃烧或爆炸。在高温天气下,避免将车在烈日下停放或长时间行驶。此外,汽车上要常备灭火器,并学会使用。灭火器应配置灭火效能高和保存时间长的手提储压式干粉灭火器。
“遇到汽车火灾时,是救是逃,要根据火情采取相应行动。”工作人员介绍说。他归纳了3点办法。
对小火,有准备,赶快灭。众多汽车自燃事故之所以造成很大的损失和伤亡,主要原因是在起火初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火势控制住。汽车火灾类似于建筑火灾,都是从一个部位开始着火然后蔓延开的。如果发现得早,在火势不大,烟雾产生少的情况下,用灭火器就可化解危机。如果没有灭火器,可向他人求助,用毛毯,沙子掩盖火源也能灭火。
对中火,不慌乱,讲方法。如果发动机舱已经开始冒烟并有火苗从缝隙中窜出,表明火势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千万不要打开引擎盖,以防空气对流加大火势。这时可拉开锁止扳手,让引擎盖漏一条缝,然后往里面喷灭火剂,等到没有烟雾时方可停止。这时才能打开引擎盖,进行清理工作。
对大火,则要赶紧跑。如果汽车着火3分钟后还未能将火势控制住,那么此时汽车已经是周身起火。在凭一己之力已经难挽局面的情况下,赶紧离开,及时疏散乘客和围观群众或者好心帮忙的非专业人士,避免造成伤害。
本报记者叶能军 见习记者程癸健 通讯员 叶美青文/图
上一篇:忠信派出所成功侦破一宗贩毒案 共缴获海洛因10小包
下一篇:《情系万绿湖》网上热播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