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1927年4月26日晚千名农军如猛虎下山一举攻下紫金县城

开篇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作为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革命老区的河源,在创立和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立下了不朽功勋,谱写了壮丽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时代的先锋、河源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
    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们河源的实际,在建国60年前夕,特别组织大型报道:“革命策源地上的历史丰碑”和“河源60年辉煌”。

    今天,我们将走进紫金, 陪你游历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革命事件,了解被历史尘封的故事,认识你应该记住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们。

1919——1923马克思主义在紫金传播

    “茫茫大地,哪那块是我们的故乡;济济终生,哪个是我们的知己;孤零零的几个人,连成一起;海可枯,石可烂,此志不可移。”
    在紫金县,记者见到了刘尔崧的侄子刘乃超,他向记者转述了这样一首诗,这首诗是刘尔崧所作做。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广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就读的紫金籍学生刘尔崧组织了广州一些学校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抵制日货,遭到军警镇压。刘尔崧在掩护其他同学撤退的时候,不幸被捕,出狱以后,他作做了这样一首诗,表现自己坚贞的革命意志。
    1919年春,刘尔崧以学生会主席的名义,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接受先进思想。五四运动时期,刘尔崧更加积极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广东青年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同时委派在该校织染科就读的同乡学友赖炎光返回紫金开展革命活动。5月15日,赖炎光回到紫金县城,在叶家祠成立了以陈运业为会长的学生联合会,在刘家祠成立了以刘琴西为会长的青年联合会,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大宣传。6月,刘尔崧返回紫金,在县城创办了《救国周刊》、《紫金山小报》等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紫金成为东江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之一。
    1920年冬,刘尔崧参加了广州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春,共产党广东支部成立,刘尔崧加入了党的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的中共广东支部成员之一,从事广东建党,建团活动。随后,刘尔崧介绍其兄刘琴西和贺济邦到陈独秀倡导创办的广东省宣讲员养成所学习。1922年,刘琴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贺济邦一起返回紫金县城,办起了紫金县地方部宣讲所、劳动夜校、青年新学生社和平民阅报室,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着手进行建立地方党组织活动。

1923中国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诞生

    紫金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并建立农民武装的地区之一,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著名的红色革命遗址“红屋”“血田”等都见证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如火如荼。
    1923年1月,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雇农张子玉因不满地主土豪的盘剥,组织穷人抗租抗税,被地主赶出村子。后来,张子玉逃荒到了海丰县城,通过同乡介绍,接触了彭湃,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参加了海丰县农会组织。后来,张子玉受澎湃的派遣,返回家乡,成立了成立了炮子乡农会,并建立了炮子农民自卫队,这是紫金县第一支农民武装。
    1923年7月,炮子乡召开了紫金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紫金县总农会,宣布一切权力归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1927——1937紫金县苏维埃政权的诞生

    走进苏区镇炮子村,很容易就能找紫金苏维埃旧址,也就是“红屋”——一座红墙青瓦的建筑。周恩来、徐向前、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导过革命运动,旧址现仍保留有周恩来、彭湃同志的卧室和用具。紫金苏维埃旧址先后为紫金县总农会、农民协会机关办公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肆镇压工农运动。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大屠杀政策,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海丰、陆丰、紫金、惠阳于4月30日晚同时举行武装暴动。按照部署,刘琴西于1927年4月18日秘密从汕头回到紫金县城,迅速召集共产党员刘乃宏、钟灵、钟一强、钟子廉、缪冠儒及省农运特派员戴耀田和县农会副会长钟乐善等人密商,研究部署暴动。
    刘琴西回到紫金县城秘密组织武装暴动被国民党紫金县当局察觉,右派县长郭民发派出暗探,四处搜捕刘琴西。根据形势的变化,紫金县武装暴动委员会决定将原定4月30日晚进行的暴动时间提前到26日晚。当晚11时许,暴动开始。各路农军接到攻城命令后,近1000名农军如猛虎下山,一举攻下县城。
    5月1日,紫金县人民政府成立,紫金县由此成为全国最早成功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并建立县级革命政权的地区之一。

“血田”惨案

    紫金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就遭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疯狂反扑。紫金的党、政、军组织机关撤离县城,转移到湖子仓(紫金苏维埃旧址),在炮子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紫金县长丘国忠率领统帅的3000多人的武装“围剿”。8月,中共紫金县委在炮子乡成立。12月1日,在“八一”南昌起义入粤部队红二师的大力帮助下,在湖子仓召开紫金县工农兵代表大会,紫金县人民政府转为紫金县苏维埃政府。
紫金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就遭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疯狂反扑。紫金的党、政、军组织机关撤离县城,转移到湖子仓,在炮子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紫金县长丘国忠统帅的3000多人的武装“围剿”。8月,中共紫金县委在炮子乡成立。12月1日,在“八一”南昌起义入粤部队红二师的大力帮助下,在湖子仓召开紫金县工农兵代表大会,紫金县人民政府转为紫金县苏维埃政府。
    
1928年3月,国民党军黄旭初部大举“进剿”紫金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炮子乡。敌人占领炮子乡后,用机枪在“古井丘” 稻田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280多人,鲜血染红了稻田。同年10月,地主民团又在此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170多人。时称“血田”惨案。
    “血田”是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镇压革命,屠杀人民的罪恶见证。为纪念被屠杀的革命干部和群众,1977年12月,紫金县革命委员会确定为紫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9中共东江特委领导抗日救国运动领导抗日救国运动

    陈家祠,即陈氏宗祠,座坐落于紫金县古竹镇东江畔,是一座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工艺精湛的古祠,也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祠宇。抗战时期,陈家祠是紫金(古竹)民众抗日自卫大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紫金支队、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等3个革命团体活动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东江人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阵地之一。
    1939年1月,中共紫金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在古竹新智小学成立。2月,中共东江特委在古竹新书房召开党代会正式成立,此时,中共紫金临工委改名为中共紫金县委员会。东江特委成立后,使古竹成为东江抗日中心。
    1940年冬,中共广东省委为了加强对东江地区革命的领导,决定将东江特委分为前、后东江特委,先后把古竹陈家祠作为发动群众、培训干部、筹集资金、传递情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大本营。
    在前东江特委和后东江特委的领导下,青年抗日先锋队、民众抗日自卫队和华侨回乡服务团拧成一股绳,大力宣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革命先烈

    革命先烈刘尔崧:刘尔崧(1899~1927),原名福海,字季岳,永安县(今紫金县)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广东早期工人运动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2年8月,刘尔崧和赖炎光在紫金县城与刘琴西、刘乃宏等组织成立紫金地方宣讲所和新学生社,创办了紫金劳动半夜学校。
    1927年春,国民党右派加紧叛变革命,把刘尔崧等共产党人排除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并免去刘尔崧的工人部长职务。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3日晚,刘尔崧在中共广东区委召开的全市党团员紧急会议上,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提高警惕,准备战斗,以应付随时到来的反革命政变。15日,刘尔崧被捕,临刑前,刘尔崧高声对难友说:“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以此表示自己至死不屈的意志,并作为临别赠言,勉励难友。19日凌晨,刘尔崧被秘密杀害于珠江白鹅潭,时年28岁。

    革命先烈赖炎光:赖炎光(1900~1927),永安县(今紫金县)人。
    1924年春,赖炎光到广州从事工人运动。1925年10月,随东征军到汕头,在共青团汕头地委工作,并任蓬船工会主席。1926年任中共潮安县工委书记。1927年4月14日晚,汕头、潮安实行全面戒严,国民党警备司令何辑五派遣大批军警分别包围市党部、总工会、罢工委员会、《岭东日日新闻》等革命机关所在地。工会秘书丘灵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李春涛、巫丙熹等先后被杀害,赖炎光被捕入狱。不久,赖炎光被惨杀于汕头市荒郊,时年27岁。

    革命先烈刘琴西:刘琴西(1896~1932),原名尔奎,字昌文,永安县(今紫金县城)人,是刘尔崧胞兄。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2月,刘琴西调任中共闽粤赣特委西北分委书记,主持成立了五(华)、兴(宁)、龙(川)、蕉(岭)、平(远)寻(邬)、梅(县)、丰(顺)中心县委,将闽西、粤东北和寻邬南部及其他零散的红色据点,统一为广阔的闽粤赣苏区。1931年8月后,刘琴西调到上海搞地下工作,因长期紧张艰苦斗争,积劳成疾。1933年,被港英当局逮捕,押回广州被杀害,时年37岁。

    革命先烈朱乙:朱乙(1864~1928),原名赞昌,永安县(今紫金县)苏区永坑村人。出身佃农家庭。1924年2月年2月,年届花甲的朱乙往炮子乡见到了县总农会会长钟一强和龙窝区农会会长张子玉,深入发动,请示组织农会工作问题,得到县、区农会的大力支持。回到家乡,深入发动,成立了坪塘乡农会,担任农会会长,并组建了2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
   
1928年3月15日,国民党军黄旭初部和地主民团3000多人进犯公村。时任任坪塘乡党支部书记和坪塘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朱乙事先接到上级情报,带领赤卫队掩护大队伍转移。敌人发起强攻,朱乙带领第三分队6名队员在主峰阵地上,他亲自操纵三门土炮对准山下敌人开炮。后来,土炮的火药打光了,一股敌人逼近主峰,朱乙指挥队员用石头砸;石头用光了,又用马刀和敌人展开肉搏战,打退了数十倍于他们的敌人的5次冲锋,一直在公村嶂上坚持到上午10时,完成了阻击任务。此时,朱乙所部弹尽援绝,敌人就要占领主峰阵地。朱乙命令队员迅速转移,自己做掩护,并用尽气力将三门土炮推进悬崖。敌人冲上了主峰,他宁死不当敌俘,大步走向悬崖绝壁最高处,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革命先烈张子玉:张子玉(1899~1928),原名连科,出生于永安县(今紫金县)苏区炮子村一个雇农家庭。



相关热词搜索:国庆


上一篇: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提出3种高考方案 一考定终身将不再
下一篇:紫金警方展开行动 一举抓获2名贩毒疑犯3名吸毒人员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