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质监局对药品、保健品条码使用情况开展突击检查
本报讯(记者 张紫辉)从8月10日开始,市质监局对全市医药商店开展药品、保健品条码使用情况突击检查。目前,已检查市区7家保健品店、药品店,有3家药店销售的12种保健品商品条码存在问题,被责令撤下柜台。
据介绍,条码就是商品的“身份证”,其涵盖了商品的生产厂名厂址等相关信息,经过专业的条码检测仪扫描后,“身份证”信息便可详细地显示在检测仪屏幕上,执法人员可清晰地对商品进行“对号入座”。从检查情况看,保健品类商品条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使用未经核准注册的商品条码;二是条码因过期未进行续记,已被注销,但仍在保健品上非法使用;三是部分保健品在包装上伪造条码或冒用他人条码,出现了张冠李戴现象。质监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保健品类商品伪造冒用商品条码的现象较为普遍。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高额利润的驱使。保健品往往生产成本较低,经过夸大疗效宣传后价格远远高出成本;二是由于国家对药品批准文号的严格审查,一些不具备生产药品资格的企业就以保健品形式进行销售。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质监部门责令经销商将问题商品撤下柜台,并按照国家《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据介绍,条码就是商品的“身份证”,其涵盖了商品的生产厂名厂址等相关信息,经过专业的条码检测仪扫描后,“身份证”信息便可详细地显示在检测仪屏幕上,执法人员可清晰地对商品进行“对号入座”。从检查情况看,保健品类商品条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使用未经核准注册的商品条码;二是条码因过期未进行续记,已被注销,但仍在保健品上非法使用;三是部分保健品在包装上伪造条码或冒用他人条码,出现了张冠李戴现象。质监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保健品类商品伪造冒用商品条码的现象较为普遍。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高额利润的驱使。保健品往往生产成本较低,经过夸大疗效宣传后价格远远高出成本;二是由于国家对药品批准文号的严格审查,一些不具备生产药品资格的企业就以保健品形式进行销售。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质监部门责令经销商将问题商品撤下柜台,并按照国家《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