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批评学生并非一件随意之事 教育部出台文件为教师撑腰

    提示: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门明确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规定一出,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老师表示,以80后、90后两代人为对象,教育批评权经历了“说教与惩戒相结合”向“单纯说教”的转变。其背后折射的是,教师、家长及社会对教育批评权的手段和方式,由看法一致转向分歧的过程。

老师在校批,家长在家批
    “以2000年为时间线,在之前,包括‘80后’这一代人开始读书的时候,家长与学校在针对小学生的批评教育看法较一致。”源城区某省一级小学校长俞先生说,那时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可以没有顾虑地动用批评权,包括说教及其他一些惩戒方式,如罚站、打手心等。在学校受了惩罚的学生,回家之后一般不敢对家长声张,怕因此引来家长的再一次批评。“家长给老师放权,要求老师对学生严加管束。对犯错的学生,往往是老师在校批,回家后家长接着批。”
     几位已参加工作的“80后”受访者向记者表示,他们在读小学和初中时都遇到过教育惩戒。“因为上课吵闹,第一次被老师当堂用尺子打了手心,并出现了一条血印。满怀委屈地回家向父亲告状,没得到支持反被狠骂了一顿,说老师做得好。”  刘先生回忆说。在农村接受小学教育的陈先生则回忆,那时农村学校的教鞭都是老师自己用木藤制作而成,新木藤打在身上远比旧的疼,“每当老师换新教鞭的那几天,调皮捣蛋的那几个学生便会安静下来,课堂秩序要好上很多。”
    记者注意到,虽然在受教育阶段有受过类似体罚的经历,但几位“80后”并未因此记恨他们的老师,在言语中反而有一种理解和怀念,“老师善意的惩戒强化了我们的对错观念,健全了我们的人格,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批评有风险,实施便须谨慎
   “批”从手部,“评”以言首,“批评”的原意大抵就是可以手口并用的。但2000年之后,受新思潮的影响,尊重、民主、个性化发展成为教育提倡的新理念,而“赞赏教育”更被广泛尊崇。在此背景下,“批评”所包含的内容发生了缩水。“对现在正在接受教育的‘90后’这一批人,批评只剩下了单纯的讲道理,其他惩戒手段极少再使用了。并不是说现在的学生素质已经提高到了不需要惩戒的地步,而是老师不能、不敢再惩戒。”源城区一所九年混合制学校副校长江先生说,如今在中小学,批评学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轻了,学生不当一回事,重了,怕出出事情。
    而就是这种单纯的说教,也要考虑环境。记者了解到,如今老师很少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教,一般都在课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私下谈。
    一位有32年教学经验的中学老师王女士说,眼下不少学生听不得批评,更听不得当众批评,老师在批评学生之前要“三思而后行”,“80后”及更早前的学生淳朴规矩听话,能尊重老师;“90后”及之后的学生见多识广胆子大,个性强,非常自我。而就学校的教育方式问题,家长们也从以前对老师的信任尊重转向挑剔苛刻。
   “反映在对学生的批评上,学生动不动就认为老师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家长动不动就会告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以到媒体曝光为要挟。”王女士说,发生了这种分歧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息事宁人,一般会问责于老师。久而久之,老师会产生诸多困惑,对批评学生缩手缩脚,唯恐触犯“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

呼吁重构教育批评权
    “你敢打我,你敢骂我,我就告你,让你下岗,连老师都没得做。”类似这样的说话内容,从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口中脱口而出。部分学生甚至视老师为挑战对象,以惹怒老师为荣,而且此风大有蔓延之趋势。不难想象,学生这种想法和做法的背后,有家长的支持和让其扎根的社会土壤。
     有老师表示,在目前“赞赏教育”受推崇的背景下,一听说学生被老师打了,或学生被老师批评后离家出走,家长和社会舆论往往不分前因后果,把责任完全归结在老师身上。“学生受老师批评后离家出走,固然有老师的不对,但这是否也表明了家庭批评教育的缺位?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否太低下了?以后如何能适应残酷的社会竞争?而一味责怪老师,更是向学生传达了错误的信息。”王女士说。
    采访中,老师们普遍表达了一种忧虑:儿童少年,混沌未开,如果老师对犯错的学生不敢、不能给予应有的惩戒,现在不让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你哄我哄大家哄,把学生哄上社会,学生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很难生存,很可能抱怨社会,进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批评本是教育的题中之意,但在经历了教育批评权近10年的缩水之路后,受访老师对教育部的新规定有了不单纯是字面的理解。他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在社会中展开一种讨论,对教育批评权的内涵和方式重新形成共识。
    本报记者 叶能军






上一篇: “华怡集团”合唱团进入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总结赛
下一篇:个别单位员工反映至今未收到去年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