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有网店为吸引顾客不惜请人“刷”信誉 网购有“猫腻”

核心提示:

    佳节将至,在网上订购月饼、礼品等已成为一种时尚。有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购物网对入行的门槛降得很低,网络销售成为很多人觊觎的“富矿”。许多白领在工作之余开一家网店,赚点外快,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兼职理念。目前,河源就有多家这样的网店,以经营河源特产的居多。

    但是,网络购物现在尚属监管的“盲区”,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点击“购买”之前需慎之又慎。

信誉度很多是“刷”出来的

    现在网上的店铺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如何能在这么多家店铺中“淘”到放心的商品,大多数人参考的信息就是网店的信誉度和消费者对店铺的评价。有些在网上买东西的新手误以为,信誉就是一切,殊不知,这些“钻石”、“皇冠”也有可能是假的。

    在市区上班的刘先生,工作之余兼营了一家河源特产的网店。他告诉记者,我市有很多家经营特产的网店,但是,按照规则慢慢积累起信誉度的只有两三家。

    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经营这家网店有一年多了,刚开始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信誉积累,很难拉到顾客。网店开张两个多月以后,他才拿到第一张订单,以后订单的数量慢慢增多,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基本上能保证一两百个订单,网店的信誉度也是最近才慢慢积累起来的。让刘先生不平的是,有些新开张的店,几个月的信誉度就比他们辛辛苦苦经营一年多积累的信誉度要高得多。“网上有一批专职帮别人‘刷’信用的人,你只要把钱给他们打过去,他们就会通知不同的账号,轮流帮你拍产品,要‘钻石’还是要‘皇冠’,都是自己说了算。”

消费者需用慧眼辨真伪

     如何才能识别哪些网店的信用是真的,哪些网店的信用是假的,刘先生告诉记者,通过观察这些信用的一些细节,细心的人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例如,淘宝网规定,一个账号在一个月拍6 件商品以上,不计信用。所以,“刷”信用网店的购买记录里,基本上每个账号拍五到六件商品,不会多,也不会少。另外,如果你发现某个网店在前面几个月里做几十个单子,突然有一个月的成交量达到几百个单子,跟着后来又没生意了,那这家网店的信誉度就极有可能是刷出来的。

    其实,像这种花钱委托专人 “刷”信誉的事,在网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刘先生告诉记者,在网上,这种帮忙“刷”信誉的宣传广告就像大街上“办证”的小纸条一样,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作假,在哪都能找到这种人。

    记者也以假装要开网店担心信誉度不高为由联系了一个专职“刷”信誉的人,他告诉记者,他们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地方,注册了几万个账号,他们会用这几万个账号轮番帮你拍产品,甚至假冒网友高度评价所拍的产品,提高网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达到增加产品销售量的目的。

网络市场监管属“盲区”

    记者从市工商局了解到,网络市场现在仍然属于监管上的 “盲区”,并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理论上说,开网店也应该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但由于工商部门现在还没有收到关于网络市场管理的相关规定,所以,对于这个虚拟的网络市场,工商部门现在也是无从下手。此外,大多数纠纷都涉及到外地的网店,本市工商部门鞭长莫及。

      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的商品缺乏监管,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一定要慎重。另外,当购买的商品送到时,消费者一定要当场仔细检查,没问题以后再签字验收。

                                                                见习记者冷春玲

 

 延伸阅读

         广东工商承担管理职能 网上购物不再无人管
              2009年09月08日 09:5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正式下发文件,一份“印发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透露出工商机构改革的重大变化。当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工商局的“市场合同处”改为“市场规范管理处”,增加“指导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的职能。

  这意味着工商部门今后将承担起监管网络商品交易的政府职能,网络购物一度处于“无王管”的局面将会改变。

  根据最新的职能规定,工商部门今后将对网店证照、商品质量、诚信经营、退换货制度等进行监管,还将承担起网络市场行为、交易行为、服务行为等监管职能,而不仅仅停留在为消费者维权的层面上。广东成为国内率先确定网络商品交易主管部门的省份之一,这对净化广东网络购物环境、保障消费者权益将起到重大作用。

  省工商局市场合同处郭处长表示,网店管理是新的东西,对虚拟市场的管理也是工商部门碰到的新问题。不过,郭处长告诉记者,有关的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即将出台,广东省管理细则将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规定来制定。

  探索 网购欺诈仍是投诉热点维权难点 广东将对网购进行诚信抽查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日渐兴盛,人们在享受这一灵活便捷、成本低廉的消费模式的同时,也遭遇到了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损害。误踩网络购物陷阱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也是维权难点。广东省消委会副秘书长江列华对记者说,今年以来我省网购投诉快速增长。不久前,省消委会对电视购物、网络购物发出消费提示,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对新型购物形式的管理办法。

  问题   网购监管“不告不理”

  据江列华介绍,目前网络购物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实际效果与广告宣传不符,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宣传,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与在网站上看到的相距甚远;二是网上销售商拒不承担“三包”责任,消费者想要退换货品困难重重。网络购物没有票据,也造成了解决纠纷难的重要因素。

  江列华说,误踩网络购物陷阱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热点,也是维权难点。广东工商执法人员和消费者权益保障部门虽然也为不少“苦主”追回了经济损失,但因不是明确的主管部门,对网络购物监管基本上采取“不告不理”的态度,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措施 建地区监管网络统一监管

  诚信成网购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事实上,目前网络上的绝大多数卖家都是自由个体,没有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而网上商店特有的虚拟性,使得工商局无法出面解决问题。显然,如何建立诚信体系、如何能让网购行业更趋于完善、怎样保护购物者的权益等,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针对这些新情况,广东省工商部门也正在采取积极措施。

  据了解,此次广东工商介入网络监管,是基于国家工商总局近期研究制定的网管方式——今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公开透露:“以网管网”的原则已确定,辖区内市场主体开办的网站将全部建档,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搜索,具体办法正在研究之中。

  广州市工商局局长陈斯达曾透露,2009年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之一,就是积极开展监管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工作,“建立完善网络经营监管系统,建立网络经营经济户口数据库,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规范有序开展”。

  广州市工商局有关部门透露,还将加强与交易平台服务商的合作,改变准入“零门槛”的现状,登记一些卖家的基本资料,协议基本理赔协议,完善投诉机制和疏通投诉渠道,为消费者提供辨伪防骗知识等。

  据了解,广东省工商部门还决定对以企业为经营主体的网商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购物网站进行重点监管,针对当前网上购物存在的商品审查把关、交易证据收集、货款支付安全保障等问题,改进监管技术手段,定期或不定期对网上购物实行诚信抽查,并通过地区监管网络互联互通等方法,统一监管,实现网络化监管。

  争议 开网店是否应进行工商登记?

  据了解,在国外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网购是一种时尚,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这些国家法律体系健全,新的商业模式一旦出现马上就有新的法律法规跟上,有效地堵住了漏洞。

  虽然网购这种模式在我国已兴起了好几年了,但是国家尚未出台一部全国性的电子商务法对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行为进行规范。其次,各地方电子商务规定的地域局限性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地域无限性的矛盾,使其难以形成具有全国范围的、普遍的约束力。

  此外,开网店是否像平常开店一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是否应该进行工商登记?目前网购监管最大问题在于网店证照的监管。2008年8月1日,北京市工商局实行“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的意见”,提出营利性网店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一出台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虽然网民对“开网店须办执照”颇有异议,但这部网店新规是工商系统首次独立的、针对网络购物监管制定的地方部门意见。

  据了解,目前除了北京、杭州等曾明确提出开网店也应像正常开店一样申请工商登记并领取执照之外,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对开网店是没有任何要求的,更不用说限制了。多数网店是“无开办资金、无固定经营场所、无固定从业人员”的“三无店”。这样的情况下出现诚信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篇:家电促销战提前上演 许多商品都“穿”上了喜庆外包装
下一篇:市区文明路一家教中心近日在店门口悬挂国旗迎接国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