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民生论坛关注河源民间文化遗存 引来众多网友热议
河源境内,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古村落被掩藏在历史与山水的褶皱里——
【核心提示】
河源地处粤北山区,在这个 “僻静的角落”里,得以保存了众多的古村落;这些历尽沧桑的古村落,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先民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存。如何保护并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存,对于有“客家古邑”之称的河源来说,有着十分现实的作用与意义。
近日,本报民生论坛上一则《寻找喜欢古村落的河源市民》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与热议。河源境内,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古村落被掩藏在历史与山水的褶皱里,如何切实地保护好、充分地开发好这些珍贵的客家文化遗存,是网友关注的焦点。
网友观点 散落的文明
11 月2 日,本报民生论坛上,网友“纯情小分队”发帖邀请网友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河源古村落,并就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进行讨论,得到众多网友的积极响应。
“独一无二的客家城堡”—— 和平兴井村古村落,“南中国的画里乡村”——苏家围……除了这些享誉南粤的客家围屋之外,河源境内究竟还有多少古村落?
据统计, 截至今年11 月6 日,我市文化部门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271 处,而在这些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绝大多数是客家古民居、古建筑,以及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
市文广新局局长蒋武生认为, “这些文化遗存,是我市人民共同的财富,是我市‘客家古邑’的文化底蕴之所在”,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房改造不断增加, 客家古民居正遭遇拆毁危机,原本和谐优美的古村落、古民居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充满客家建筑文化符号的古村落的处境让人忧虑。
官方声音 “八字”保护诀
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存?蒋武生介绍说,我市文化部门在前段考察学习外地文化遗存保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总结提炼出我市文化遗存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保护的“八条意见”。
一控:严格控制好古民居、古村落群周边地区环境,编制古村落历史保护控制性规划,纳入县规划建设部门管理范围,凡改建、新建房屋应经该部门会同文物管理部门联合审查,统一建筑风格。
二保:就是全面保护,主要做法就是“三防两落实”。一是防火,电路电线走向和柴草堆放问题尤为突出,要告知业主注意防火。二是防漏,大多数古民居年久失修,因漏坍塌,因雨损毁。三是防盗,古民居建筑构件、历代牌匾、雕刻饰件容易被人偷盗,业主要加强防范。“两落实”即:落实产权主体,落实保护责任人,签订日常管理保护责任书,将保护责任化为业主的自觉行为。村委会文化协管员要负起日常巡视责任。
三修:即分类修缮。
四编:就是挖掘整理古民居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有关古民居的历史人物、名人典故、建筑风格、楹联、趣事等,建立古民居的历史档案。
五捐:发动社会力量捐资修葺古民居、古宗祠等古建筑。要充分引导和利用居民的同宗同族亲缘关系,发起和组建民间性的保护和修缮社团组织,讲授光荣家族史,增强其古民居保护意识和宗族荣誉感,从而使之自觉地捐款修缮保护古民居。
六推:加强宣传推介,扩大河源客家古邑文化影响。河源乡村旅游开发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要筛选一批有条件的古民居古村落,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推介,打造河源客家古邑文化旅游新景点。
七引:引进资源开发古民居、古村落。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利用可以促进保护。城镇的古民居、古村落,可以考虑建设民办博物馆、图书馆或者经营农家私房菜。
八祀:就是开展祭祀民俗文化活动。中国古代社会,“国之大事,唯祀唯戒”。祭祀民俗文化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是古民居、古村落富有生机的表现。
民间立场 宗族修葺祖屋
网友棹客行者认为,古村落的保护并不单只开发旅游这一条路,宗族修葺祖屋也是一种方式。对于一些价值较高的古村落,如果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和部分配套资金,那么,民间修祖屋的热潮不是不可能。
宗族修葺祖屋的可行性在于,一是物权所有,二是客家人的祖先崇拜与风水观念,三是执行方便。自己修祖屋,资金管理肯定要比政府组织去干做得好。
对于外来投资做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这种形式,棹客行者认为不应当提倡。外来投资开发的难度在于,“强龙不压地头蛇”,投资者的逐利性倾向,村民、政府与投资者的利益分配等等,这些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东方客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先生也认为,家族式保护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而且,由于客家文化认同感的增强,目前已经有一些宗族在富裕家庭的带动下,自行开始修缮属于家族共同财产的古村落了。
刘先生建议,在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文物建筑普查后,对这些古村落进行建档归类,对于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可立项邀请旅游策划公司做市场评估,然后招商引资进行保护性开发。
本报记者 周焕
网友对我市古村落保护的热议详见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31502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