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怪石藏校园原是压布用“菱角”石证实双江曾有织布作坊

闲置在双江崇德小学的两块怪石。

      最近,闲置在东源双江崇德小学的两块怪状大青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块呈梯形,上窄下宽,很像我们吃的“菱角”,估计有两三百公斤重,另一块是弧形石头,内面十分光滑,外面则粗糙无比。据称其清末就已经存在,但很少人留意它们,更少人知道这两块石头以前究竟是干嘛用的,因何放到校园里。

      昨日上午,对河源民俗文化有一定研究的黄文粦老人在看到记者拍摄的图片后说,“菱角”石可以确定为清末压布石,弧形石还有待证实。

两怪石令人称奇

      记者日前在东源县双江镇崇德小学采访时,偶然看见了这两块奇怪的石头。热心的黄友发老师现场测量了一下这两块怪石头。 “菱角”石上窄下宽,上边长约53公分,宽约22 公分。另一块弧形石头,厚度约7.8公分,弧形长度约51 公分,整个石头长63公分。

      为了解开谜团,记者带着照片去请教了黄文粦老人。今年70 多岁的黄文粦老人仔细看了看图片后说,这个梯形石是块压布石。黄文粦老人讲,旧时的纺织作坊,每家都少不了一块压布石,制作布料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两个人踩在压布石上压布。

      黄文粦老人还回忆用压布石压布的场面,压布石上面有两个竹竿,下面的凹槽用来固定成卷的布匹,压布石嵌在凹槽中,压布工人站在压布石上,双手握紧竹竿,双脚分开,前后左右摇摆将布匹压实。经过压实的布匹不易褪色,平整光亮。以后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压布石退出了历史舞台。

前人压布,后人搓衣

      教了20 多年书的黄友发老师 10 多年前调到崇德小学教书时,这两块怪石已经在崇德小学了。黄友发说,上世纪90 年代时,学校学生多,住校的老师也多。很多老师把怪石当成了槎板,打来井水在两块怪石上面搓洗衣服。以后老师少了,这两块怪石头才无人问津了,就散乱地放在角落里,成了附近孩童们的“玩伴”了。

      “压布石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见证,双江附近应该曾经有织布作坊。”东源县文广新局文物专家肖红星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大货车为躲避对面逆向行驶的摩托车 撞倒了交通信号灯
下一篇:白内障患者复明无障碍 源城区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通过省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