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论古诗教学

      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常感到困难。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诗,本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提出在古诗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使学生轻松地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根据具体古诗文,可灵活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知背景、入诗境、悟诗情、知诗意、解诗句、翻译莫过死、讲解莫过深。
      一、知背景。即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促进学生理解,但介绍不要过细。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时代背景有密切联系,了解这些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思,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讲清当时的历史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被贬“巴山楚水”之地整整23年,才会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感慨。这些历史背景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
      二、入诗境。即创设情境,理解古诗的哲理美,体会感情和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理解古诗意境是学好古诗的关键。首先,要领会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如,“花”这个物象本是一种客观事物,但诗人融入了个人情趣和美学理想后,它便在不同的诗里有了不同的意趣,寄寓着诗人不同的情感。
      其次,要透过诗歌语言,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诗歌的意蕴,感受此时此景中作者的感情。读者在鉴赏诗歌的意境时,要运用艺术联想和想象,把诗中的词藻还原为生动的意象,进而体会诗歌意境。
      第三,要把握意境的不同形式。有意境的好诗,一般都写得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意境创设的不同形式有:
      1、触景生情,情由景生。此类诗先写景后抒情,如杜甫的《春望》;
      2、缘情造景,景由情生。此类诗一般先抒情后写景,如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
      3、景语情语,情景交融。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第四、在入诗境中我们还可借助以下一些方法:
      1、朗读入境。即借助朗读想象悟情入境。
      2、复述入境。把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融进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体验,自由地走入诗歌境界。
      3、表演入境。有些诗歌,可通过让学生扮演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直接进入诗歌意境。
      三、悟诗情。即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在逐一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着重体会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或明确诗歌所表明的道理。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是古诗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例如,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为什么诗人看到“杨柳春”反而“愁”?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读到后面就找到了答案:“君向潇湘我向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究 ,引导学生悟情明理,把古诗读懂读好读活。
      四、知诗意。即要合理运用方法理解诗意。
      这是古诗教学中重要的一步,教师要着眼全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取全诗的概略性信息 ,初步感知并理解诗意。可从插图入手感知诗意,插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观察插画,在观图中了解诗歌大意;可从诗题入手感知诗意。有的诗题就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可从旧知入手感知诗意。学生学习过一段时间古诗后储备积累的一些古诗知识,对新授诗的感知能起较好作用。
      五、解诗句。学生对全诗大意有了整体感知后,接下来可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诗歌词、句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对全诗的理解。
      解释诗句要围绕阅读目标进行。如《游山西村》的诗歌大意是诗人在山西村做客时的所见所思,那么当时诗人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这样一疑一思,诗歌的基本阅读目标就明确了。接着,教师就启发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六、古诗翻译时不要过死。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只要学生的翻译不扭曲原意,能把大体意思说清楚就可以,切莫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要求过严。
      七、分析讲解莫“深”。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不要过高要求学生,也不用过深过细地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增长知识,在热爱中去欣赏学习。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


上一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之我见
下一篇:中国建成植物“诺亚方舟”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