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之我见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主要体现,然而现在的许多学生没有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对周围发生的新鲜事物或缺乏敏感或熟视无睹,写作文必然面临重重困难。于是,一听到写作文就眉头紧锁,长吁短叹;作文难,难作文,一听作文心就烦。厌作情绪严重,写出的作文大部分是应付式的,生拉硬扯,胡编乱造,错字连篇或干脆不写。那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写出理想的作文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
      一、 让学生认真观察周边事物,广泛阅读
      首先,从观察抓起。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经常接触的人和事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做到有序、全面、细致、持久。如:让学生观察爸妈或同桌的外貌,言行举止;观察下雨时天、地、人、物是怎样变化的;观察家里养的鸡、牛、猪等动物,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人、自然景物、观察时自身的感受一一记下来,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自然就积累了生动的材料。
      其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倡广泛阅读。教师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材料。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常为学生介绍的阅读材料有《鲁讯杂文集》、《朱自清散文集》、《毛泽东诗词》、《语文周刊》、《花季。雨季》、《水浒传》等等;让学生把作品中喜欢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摘录下来;还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如此日积月累,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词语枯燥,而是得心应手,妙笔生辉了。
      二、引导学生联想
      学生联想、想象力强,作文就会写得生动,内容充实,别具一格。如一次我让学生写《粉笔》一文,引导他们先观察思考。有的学生说它是白色的、粗糙的;有的说是一头一头小的圆台体;有的说是用来书写的。一位同学马上接嘴说:“它是我们知识的引路人。”另一个同学说:“它为了我们牺牲了自己,有奉献精神,像老师,像……”这样让学生认真思辨,就会有许多想象空间,思维能力在其中就得到了培养,写作面也开阔了。
      三、指导学生写好底稿
      作文底稿不像提纲一样简洁明了,得有具体内容。文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生进行写作的题目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常接触的,写出来的内容才会真实。如让学生写《记一次登山》一文,我让学生回忆登山当天有什么值得写的事情,不要单纯地写流水帐应付了事。只要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过渡之后,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在他脑海里形成了。再加上平时积累的词语和观察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写出真情实感,就能让别人对你所写的人或事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产生共鸣。
      四、指导学生自改作
      除了指导学生怎样写好底稿,还应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在改作文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首先是教师示范。教师批改作文的“批语”是对学生改作文的最好示范。我在第一堂作文指导课或讲评课上,就把常用的作文批改符号教知学生,同时,开始写的两三篇作文尽可能改得精细些。每批改好一篇作文,都要发下去让学生读,让学生明白:怎样在修改文章时正确运用这些符号;为什么要这样改,原先的文章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思想观点是否正确,文与体是否统一;二是主要内容是否详写,次要内容是否略写;三是句子是否通顺、生动形象;四是词语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漏字现象,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教师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后,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试着改作文,具体做法分两步。先是让学生拿到提出修改建议的作文,全班同学共一篇后,立即动手进行修改然后交上来,再一次评改,主要是检查修改情况,把他们分成好中差三类,在评议课上教师再发动学生比一比,议一议作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好在什么地方。第二步,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改作技能时,可让学生经常自改作文或交叉改同学的作文,这样就能收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从而明确努力方向。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我们只要能着力于引导,教给学生方法,就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


上一篇:关注精神世界 创新历史教育
下一篇:论古诗教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