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神世界 创新历史教育
创新教育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历史课的创新教育是历史课摆脱目前困境,进而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其新时代人文教育目标的关键。历史课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能力的素质,即通过创造性地挖掘和使用历史材料、资源,使受教育者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等方面的素质得以发展。
一、历史课创新教育的内涵
首先,历史课创新教育是着眼于人的精神世界和强调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历史观、人生观、民族责任感的教育。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极为重要的人文学科,既对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又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以创新的态度参与并适应社会,推动时代的发展。历史留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不仅仅在于要不要创新和如何创新,更在于应该清醒认识人类历史发展需要怎样的创新,从而实现个体创新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同步。历史课作为一种历史教育的直接表现形式,应以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的传承及人格养成为其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样,这也是创新教育的首要内容。中国古籍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记载,这既是一种自古至今的永恒和向上的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博大、宽容的人文胸怀;这种精神的传承和人格养成对人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及其相互关系,形成发展和谐同步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有着积极意义。
其次,历史课创新教育应把握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主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思想文化创新等诸多领域。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创新史。创新是对落后因素的否定和对先进因素的追求,是一个不断批判与创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作用就是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进步的进程。判断个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就在于其对社会发展创新进步的作用,就在于对继承历史传统、把握时代脉搏的大前提下有多大程度的突破与创新。
最后,历史课创新教育是人的现代性的教育。现代性是当代社会发展与创新的现实主题,它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理性和以现代进步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历史目的论及文化价值观为内容,突出表现为以法和法治为主体的个体独立性,其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注重现在的精神气质和时代精神。这种现代性在历史教育中的反映就是着眼于那些有用于个人的社会自觉、有助于价值判断、能够激发人文情怀、涵养人性的知识,帮助受教育者学会质疑、尝试、实证、反思、批判和创造,实现人的人性化发展道路和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培养人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选择的能力。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因而历史教育担当着培养现代人的重任。历史虽是已经消逝的过去,但学习历史却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即叙述的对象是历史的,读史的感悟却是现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课则以展现人类历史现代化的进程,揭示人在现代化中的作用而为人提供走向现代化的现实可能及路径的选择。
二、历史课创新教育的实施
既然历史课在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提升人格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那么历史课的创新教育就更应该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1.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组织教学,深化教材内容
有创造的人不仅具有人文精神,而且人文精神又表现为对人终极生命及价值的关怀。历史上人类文明的每一脚步都是人文价值的体现,那么在选取并组织这些材料时,就应该以极大的责任感去认知、挖掘和充分地阐释,从中汲取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智慧。如对待世界史则应充分体现: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批判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人类创新和文明的标志,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原始状态向现代工业和信息时代的进军,形成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与科学技术相适应,对人的价值、尊严的思考,对生命的关爱,日益朝着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并由此产生了法的规则及相呼应的制度及文化。对待中国历史则应体现: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以仁爱、和平、自强、进取为核心的,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向善,在这种文化核心中既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又孕育了独特的与现世寻求天人合一的世界文化共同趋向的东方文化,而这一文化是人类文化日益走向独特融合的今天,共同追求人的平等、自由、公正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追求、奋斗的结果。这也是人类创新、人文精神的关键。
2.创设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创新是一种意识、一种素质,甚至是一种文化,因而需要一种环境来促成它的生成与发展。就历史课来讲,创设适宜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一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的解放,即首先创设民主的、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乐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充分分享历史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以批判的态度继承与发展人类的历史经验。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养成学生创新潜质及自主学习、自主交流的能力;在阅读史料和对各种历史信息做出甄别的基础上,参与调查、讨论,提出和解决历史问题;与他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思维的解放,历史是验证思想推论的“实验室”,它既向学生展示人类的伟大经历,又向学生揭示个人和社会为了适应所面临问题而进行的各种调整并揭示历史上各种选择的后果。因而对历史结果的思考应是多方位的、发展变化的,而不是惟一的。鼓励学生突破教师和教材的束缚,敢于和能够独立思考,运用历史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心理和思维品质在一种创新的教学环境下得到熏陶、培养;同时在历史丰富的形象、情感体验中孕育创新的意识。
三、历史课创新教育的核心
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发散性思维是构成创新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从一个角度向不同侧面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进而寻求获得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历史教育传授给学生的是人类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方案及结果。换句话说,历史课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可能性,问题解决的条件、途径和可能导致的新问题。提出了新的问题,因而去分析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案,引导学生将现有的知识、经验、思考与人类历史问题解决方案相比较并进行新的选择。这种新的选择就是鼓励培养学生批判性意识的苏醒,就是创新的训练和实践。通过这种训练和实践,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长足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历史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历史课创新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在现代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聆听历史智慧、汲取历史教训的同时,做出对当今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的抉择,从而促使他们在问题的理解中创新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谈谈滑轮组的教学
下一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之我见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