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应用投影仪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借助于实物的帮助,才能对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没有与之配套的直观教具,有些内容涉及微观或宏观过程,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使得“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中学生难以认识复杂的物理世界,造成了中学物理难学难教的被动局面。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在传统的演示教具中无法涉及的地方或可见度较小的情境处,大显身手,可弥补学生形象、直观感觉的不足,适当减小其抽象思维的难度,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一、借用投影仪,适当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主动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有关物理现象和过程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学生的分组实验起着示范作用。为此,演示实验有较高的可见度,它要求学生都参与观察或读取数据等活动。现行教材中已有相当多的演示实验可作直观教学手段应用,但由于器材的局限,仍有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不够大,甚至较小。例如,中学物理的电学实验中的电表使用,作为学生实验可见度较好,作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就较小了,即使用“演示电表”也难以完全解决。现在有了投影仪,我们就有专用的“投影电压表”或“投影电流表”代替原来的电压表、电流表做初三电学演示实验。当电路接好后,投影银幕上就有放大的电路实物图,更有放大的电压表投影与电流表投影。打开投影仪,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就在屏幕上显示出转动,教师可随时知道全班学生一起读取带刻度不同量程的正确读数,同时,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方法,接入量程的可见度也十分清晰,学生的直观感觉较强,课堂效果很好。
      二、利用投影仪,强化直观感觉,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许多知识,特别是物理学科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物理现象在传统的实验中,是难以展示或过程较快而清晰不够,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例如初中物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这一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做铁屑的分布实验演示(可见度较小),接着教师告知学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类似,然后画一张类似磁场的磁感应线分布图,再用右手螺旋法则来确定螺线管磁场的方向,最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接受。现在采用投影媒体技术,也先做铁屑在通电螺线管周围分布的演示实验,不过直接在投影仪平台上做,实验现象直接投影在幕布上,可见度大,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接着撤去演示器材,在投影仪平台上放一张通电螺线管(标有电流方向)的投影胶片作为基片,再放一张画有类似铁屑分布形状的磁感线分布(有磁感线方向的N、S极标记)的胶片,复合在基片上,呈现投影;再放数只小磁针(胶片制成)手动后使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方向一致;最后拿去胶片的小磁针,覆盖一张通电螺线管磁场中不同点的小磁针静止时不同指向的胶片。通过以上几张投影片的复合与讲解,化解了教学难点,使抽象问题鲜明生动,一目了然,学生记得牢、用得上。
      三、应用投影仪适当模拟部分实验,弥补教具的不足
      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是时间性、实验性。为此教学中能用现有的教具完成的演示实验,应坚持以真实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现、感觉实验中积极思维。但有的实验在教具不足的情况下,用投影胶片的复合、手动进行适量的模拟实验,是可代替真实的物理实验的,也能形象、直观、生动、较好地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灵活应用投影仪,能增强物理课的直观性,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加大教学的密度,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关热词搜索:教师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下一篇:作文教学的的几点尝试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