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
显然,我和爷爷来晚了,批发时间已经过去了。城郊农民的大棚菜早已整包整包地批发完毕,只剩下接了货的二道贩子们在起劲地吆喝零批零卖。我们绕菜市场转了一大圈。突然,一片翠绿映入眼帘。多好的青菜啊!我急忙叫爷爷:“你看,那边的菜很新鲜。”爷爷转过身来点了点头。
“多少钱一斤?”爷爷问。
“两块七。”卖主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看上去十分麻利的人。他不慌不忙地回答,目光顺势将我和爷爷打量了一番。
我说:“呀,这么贵!怎么一到你的手就把价格抬这么高?便宜点儿吧!”
卖主摇头说:“你看我的菜有多好,多新鲜!要买可就这么十来斤了。”
爷爷说:“这些我们全买,能不能便宜些?”
“不行!”卖主斩钉截铁地说,然后转向一边吆喝起来:“卖青菜啦,多新鲜的青菜啊!”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你爱买不买!
我看着卖主爱理不理的样子,心里直骂他是个奸商,于是对爷爷说:“走吧,我们不买他的了,那边有的是。”
然而,爷爷却一点儿也不配合我,犹犹豫豫地不肯离开。
“好,那你们就到那边去买吧!”卖主说。忽然,只见他两眼直勾勾地瞅着菜市场里的一个人: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在不断地弯腰拾着东西。仔细一看,是在捡菜叶。
爷爷决定要买下这些青菜:“老板,就两块七吧,我全要了!”
卖主似乎没听见似的,突然说:“不卖了,不卖了。孩子,你往后靠一下,我要收摊了。”
收摊?两块七也不卖了?我十分生气。
卖主并不理会我们,开始收起摊来。他将剩下的青菜捆成一捆儿,放在一边,又将台秤、台板、木箱、麻袋一件一件收起来放进旁边的三轮车内。
那个捡菜叶的中年人也许是看到卖主收摊了,便慢慢踱过来准备捡菜叶。只见卖主温和地笑着对他点点头,中年人苦笑了一下算是应答。卖主上前拍了拍中年人的肩膀,低声问:“老弟,下岗了?”
中年人无奈地点点头。
卖主又笑着问:“捡这些菜叶回去喂兔子?”
中年人脸红红地“嗯”了一声。声音有些颤抖,像什么东西堵在嗓子眼里。
卖主倒爽朗地笑了起来:“你舍得喂兔子吗?小老弟,别骗我了。我就是下岗后捡菜叶过来的。”
中年人尴尬极了,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上,头垂得更低了,正想转身离开。卖主一把提起放在一边的那捆青菜往中年人手里一塞:“小老弟,别捡了,这点青菜算我给你拜年吧。祝你明年好起来!”
中年人不好意思地将那捆青菜放入筐中,又向卖菜老伯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才提起筐匆匆离去。
我看呆了,心中忽然泛起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愫。
卖主的身影在晨曦中渐行渐远……
(冰儿简评:一个在作者眼里只认钱不认人的“奸商”,原来是个同情并帮助弱者的人。这种反差的悬念通过作者前面大半部分的描写,在最后抖露出来,显得更加强烈和出人意料。“卖主”对不同人的态度体现出他的性格,读来有立体感。“我”的偏狭心理也在最后部分得到释怀。文章多以语言体现个性,基本达到了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作文 “多少钱一斤?”爷爷问。
“两块七。”卖主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看上去十分麻利的人。他不慌不忙地回答,目光顺势将我和爷爷打量了一番。
我说:“呀,这么贵!怎么一到你的手就把价格抬这么高?便宜点儿吧!”
卖主摇头说:“你看我的菜有多好,多新鲜!要买可就这么十来斤了。”
爷爷说:“这些我们全买,能不能便宜些?”
“不行!”卖主斩钉截铁地说,然后转向一边吆喝起来:“卖青菜啦,多新鲜的青菜啊!”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你爱买不买!
我看着卖主爱理不理的样子,心里直骂他是个奸商,于是对爷爷说:“走吧,我们不买他的了,那边有的是。”
然而,爷爷却一点儿也不配合我,犹犹豫豫地不肯离开。
“好,那你们就到那边去买吧!”卖主说。忽然,只见他两眼直勾勾地瞅着菜市场里的一个人:那是一个中年男子,在不断地弯腰拾着东西。仔细一看,是在捡菜叶。
爷爷决定要买下这些青菜:“老板,就两块七吧,我全要了!”
卖主似乎没听见似的,突然说:“不卖了,不卖了。孩子,你往后靠一下,我要收摊了。”
收摊?两块七也不卖了?我十分生气。
卖主并不理会我们,开始收起摊来。他将剩下的青菜捆成一捆儿,放在一边,又将台秤、台板、木箱、麻袋一件一件收起来放进旁边的三轮车内。
那个捡菜叶的中年人也许是看到卖主收摊了,便慢慢踱过来准备捡菜叶。只见卖主温和地笑着对他点点头,中年人苦笑了一下算是应答。卖主上前拍了拍中年人的肩膀,低声问:“老弟,下岗了?”
中年人无奈地点点头。
卖主又笑着问:“捡这些菜叶回去喂兔子?”
中年人脸红红地“嗯”了一声。声音有些颤抖,像什么东西堵在嗓子眼里。
卖主倒爽朗地笑了起来:“你舍得喂兔子吗?小老弟,别骗我了。我就是下岗后捡菜叶过来的。”
中年人尴尬极了,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上,头垂得更低了,正想转身离开。卖主一把提起放在一边的那捆青菜往中年人手里一塞:“小老弟,别捡了,这点青菜算我给你拜年吧。祝你明年好起来!”
中年人不好意思地将那捆青菜放入筐中,又向卖菜老伯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才提起筐匆匆离去。
我看呆了,心中忽然泛起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愫。
卖主的身影在晨曦中渐行渐远……
(冰儿简评:一个在作者眼里只认钱不认人的“奸商”,原来是个同情并帮助弱者的人。这种反差的悬念通过作者前面大半部分的描写,在最后抖露出来,显得更加强烈和出人意料。“卖主”对不同人的态度体现出他的性格,读来有立体感。“我”的偏狭心理也在最后部分得到释怀。文章多以语言体现个性,基本达到了目的。)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