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的发展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目前职业技术人才相当缺乏,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特别严重。深入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并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对于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办学战略
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封闭意识,走开放式办学道路。为此,应加强各地中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外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要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宣传和贯彻国家鼓励发展中职教育的方针政策,以便中职学校、用人单位、中职学生能形成共识。
其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是“内培”:安排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和教学指导;指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二是“外引”: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师资共享。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中职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高技能人才。产学结合模式,任务——操作——探究等模式均没有离开以能力为中心这一根本。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让学生懂得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首先要突出职业性,以应用为主线构建专业基础能力。高职培养的是能在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技能。学生除能上岗工作外,尚需较强的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是一个加工厂,为社会提供人才产品。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应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实用性,与当地用人企业共同研究培训计划,明确生产对技术的需求情况,确定训练的内容和课程;二是实践性,变革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校教育轻企业实践教育的办学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训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这种参与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参与,学校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经,只有当学生把读书当成自身的要求,他们才会取得自我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这是中职学生应该做到和能够做到的。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凡是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应该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到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形式上来,积极建立校内外实习职训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
五、教学手段
当今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模拟录像教学、实际参观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存的教学模式早以被许多职业教育所采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弥补实物操作方面的欠缺,更应采取上述方式进行教学。现代化的设备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
当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是各种教学手段简单的叠加,而是指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不同的课程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来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而盲目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此外,教学手段也包括采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讨论、自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第一主体,教师是第二主体。总之,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一种能适合学校或者教师个人的教学手段。
六、管理体制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内人事、分配及保险福利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对提高教育质量、科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
要树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全局意识。管理者的注意力不能只集中于某一项事件的管理,而是要立足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全局,以整体目标为导向,高屋建瓴地考虑管理问题,理顺协调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办学的特色是中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首先,要摸清生源质量;其次,要抓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教材建设;第三,要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第四,要注重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指导与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服务意识和教育管理水平。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通过各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建立和完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才能更有效地为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技术人材,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办学战略
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封闭意识,走开放式办学道路。为此,应加强各地中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外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要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宣传和贯彻国家鼓励发展中职教育的方针政策,以便中职学校、用人单位、中职学生能形成共识。
其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是“内培”:安排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和教学指导;指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依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二是“外引”: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实现师资共享。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中职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培养高技能人才。产学结合模式,任务——操作——探究等模式均没有离开以能力为中心这一根本。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让学生懂得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首先要突出职业性,以应用为主线构建专业基础能力。高职培养的是能在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技能。学生除能上岗工作外,尚需较强的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是一个加工厂,为社会提供人才产品。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应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实用性,与当地用人企业共同研究培训计划,明确生产对技术的需求情况,确定训练的内容和课程;二是实践性,变革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校教育轻企业实践教育的办学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训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这种参与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参与,学校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经,只有当学生把读书当成自身的要求,他们才会取得自我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这是中职学生应该做到和能够做到的。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凡是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应该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到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形式上来,积极建立校内外实习职训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
五、教学手段
当今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仿真模拟教学、模拟录像教学、实际参观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存的教学模式早以被许多职业教育所采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弥补实物操作方面的欠缺,更应采取上述方式进行教学。现代化的设备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
当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是各种教学手段简单的叠加,而是指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不同的课程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来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而盲目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此外,教学手段也包括采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讨论、自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第一主体,教师是第二主体。总之,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一种能适合学校或者教师个人的教学手段。
六、管理体制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内人事、分配及保险福利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对提高教育质量、科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
要树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全局意识。管理者的注意力不能只集中于某一项事件的管理,而是要立足中等职业教育系统全局,以整体目标为导向,高屋建瓴地考虑管理问题,理顺协调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办学的特色是中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首先,要摸清生源质量;其次,要抓好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教材建设;第三,要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第四,要注重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指导与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服务意识和教育管理水平。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通过各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建立和完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才能更有效地为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技术人材,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上一篇:略谈班主任工作与孙子兵法
下一篇:谈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性学习的培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