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古代“钱”的别称

    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的“钱”,在古代也有一大箩筐的外号。下面这些外号,你知道几个呢?

外号1:泉

    在古代,因为“钱”字与“泉”字谐音,而且“泉”和“钱”一样,都有着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再流向四面八方的特征,所以人们也把“钱”称为“泉”。

    后来文人们最喜欢用“泉”字来代替 “钱”,因为“泉”字听起来更加脱俗雅致。所以“泉”字成了“钱”的外号。直到现在,人们还称研究钱币的专家为“泉学家”,爱好收集钱币的人们也互相以“泉友”相称。

外号2:孔方兄

    古时候,人们铸造钱币时,为了方便打磨外沿,常把钱币穿在一根方形的棍子上,这样打磨时钱币就不会转动。所以古代的钱币中间都有方形的孔,人们就把钱币称为“孔方”。

    不过为什么要说“孔方兄”,而不说“孔方弟”、“孔方爷爷”呢?这是因为西晋的时候,有个叫鲁褒的人在文章里说:“人们爱钱就像爱自己的兄长一样!”这个比喻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有趣,渐渐地,“孔方兄”就成了钱币的外号啦!

外号3:阿堵物

    古时候,有些文人雅士自命清高,视金钱如粪土,仿佛多说两个“钱”字就会沾上一身的铜臭味。

    南北朝时期,有个文人叫王衍,他就很讨厌谈钱,讨厌到一辈子都没有说过“钱” 这个字。他的妻子想试试他,就趁他熟睡的时候让丫鬟绕着王衍的床边铺了一圈钱。王衍醒来后,发现钱围着自己,没办法下床了,气得大声叫来丫鬟:“举却阿堵物!”“阿堵”是当时的口语,就是“这个”的意思。“举却阿堵物”就是“拿开这东西”。从此,“阿堵物”就成了又一个别称。

外号4:青蚨

    传说古代有一种动物叫做“青蚨”,它长得像蝉。母青蚨总是和子青蚨相依为命,如果抓到子青蚨,母青蚨也一定会跟着而来。所以当时有个传说,如果将母青蚨和子青蚨的血分别涂在两种钱上,用其中任意一种钱去买东西,用出去的钱一定会自己飞回来。

    这个传说当然是异想天开,不过旧社会的银号、商家,到春节贴对联时也常常用 “青蚨飞入”的吉祥语,希望来年生意兴隆,财源滚滚。“青蚨”也就成为人们最喜欢的钱的代称了。






上一篇:动物界的出色“老师”
下一篇:卡尔斯巴德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