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107年前清末军功“奖状”现身连平 为我市首次发现

      您见过100 多年前的奖状吗?前日,记者在连平县城何爱礼家中,见到了一张祖传的清末“功牌”。虽然历经107 载,仍保存完好。连平文史专家表示,这件文物为连平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清朝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107年前的“奖状

      何爱礼今年66 岁了,靠修理钟表和自行车过了一辈子,但谈起祖上的光辉历史,他却很是自豪。这还得从他珍藏的一张曾祖父的 “奖状”说起。

      上世纪70 年代的一天,何爱礼的爷爷把他单独叫到身边,很神秘地交给了他一张白色的纸,叫他好好保存。何爱礼打开一看,是一张签署日期为光绪29 年(公元 1903 年)、题头写着“功牌”二字的大张文书。再仔细一看,上面还有曾祖父何崇璋的名字。

      何爱礼小时候也听家人讲过曾祖父的一些事迹,但这张“奖状” 一样的东西还是头一次看到。何爱礼说,当时年代特殊,只因自己是学徒出身历史清白,爷爷才将这张东西给了他,他也偷偷地藏了起来,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曾祖父被授五品顶戴

      前日下午,记者在何爱礼家中见到了这张“奖状”:约60 平方厘米,纸本蓝印,仿造碑刻形制,周边有纹饰。题头写有“钦命广东陆路提督军门××××吴为” 字样。经过仔细辩认,内容为对 “剿匪捕盗”有功人员的奖励。有 “赏给五品顶戴以示鼓励”,“右牌给五品军功何崇璋准此”,“光绪 29 年12 月15 日给”,“提督军门准”等字样。

      在展示“奖状”的同时,何爱礼讲起曾祖父的一些故事。他说,曾祖夫何崇璋出身贫寒,12 岁到县城靠帮人舂米为生,由于经常受人欺负,便习武强身,后来还曾试过考武秀才,但按照当时的规定,武秀才可以向族人收租,但因为整个家族都很穷,族人便劝他放弃,后来进入连平行营当差。

      据介绍,光绪末年,连平匪患猖獗,在一次惠州府派兵征剿的战役中,何崇璋为官兵带路,冲锋陷阵立下军功,便获得这样一份 “奖状”。据何爱礼讲,这个奖状纯属一种“精神奖励”,没有其他实物奖品。到了清朝末年,曾祖父因为有如此军功还做了连平候补军政长官。

为我市境内首次发现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连平县博物馆馆长胡小江。听完记者描述,他表示这件清代功牌上面记载的“剿匪”事件与历史背景相吻合,这件文物具有一定的文史价值,对研究清代军功奖励制度及连平地方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胡小江说,目前连平县博物馆还没有这方面的实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在合适的时候去看一下。

      据记者了解,此类功牌在河源地区也是首次发现。很显然,何爱礼很看重这件祖传之宝,他告诉记者,这一纸表彰代代相传,保存100 多年很不容易,上面记载的是老祖宗的荣耀,曾祖父贫寒出身,为国建功的事迹对何家人是种激励,希望能将之传给后人,激烈子孙们上进。

      展示完“奖状”后,何爱礼仔细将它折好,放回卧室的箱子里。箱子里同时还保存了一个有着40 多年历史,何爱礼结婚时添置的一个铝制暖水壶。

网络链接

      功牌,是封建时代发给有功将士的奖牌。清代以前,朝廷嘉奖将士,有的采用“丹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又称“免死牌”。满清入主中原后,废除“丹书铁券”,用“功牌”取而代之。清功牌先为银制,后以紫绫裱纸替代,有功牌即为有出身,有几品功牌,即可用几品顶戴,功牌为研究清代职官、战事及清代军队奖惩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

媒体搜索

      2009 年9 月,湖南汝城县发现一件清咸丰年间“功牌”,被称作珍贵文物。

      2008 年2 月,福建屏南发现一份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军队功牌。记者 张安定 谢雨望






上一篇:怀孕失败遭家人白眼 女子寻短见欲自焚警察化解危机
下一篇:4男女疑利用小孩行乞 市民报警后发现他们均是一家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