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网友称本报记者歪曲事实 本报记者说顶着压力反映民意

网友举“砖”拍记者

      原帖内容:今天晚报有一篇新闻,其标题是:酒店建停车场,居民意见大,是一位程姓记者撰写的。大致内容是:本报记者经过了解,雅园半岛酒家在民宅面前建停车场是经过规划局批准的,影响的只有5 户人家,都已有补偿,该酒家建停车场证件齐全。

      事实不是这样的,受影响的有 10 多户民宅,补偿的才只有5 户民宅。该酒店在去年八九月份时就动工,至今为止,没看到任何政府公告。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城市规划,规划到酒店在排污河流建停车场,规划到酒店建停车场建到民宅门前,使民宅成地下室?那火葬场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居民区?

      晚报记者有去现场了解吗?了解过民意、民生吗?举头三尺有神明,老天有眼在看,背后有人在看……(发帖人:网友“apple98”)

记者回驳:

      1 月22 日,网友“apple98”以《河源晚报记者歪曲事实》为题,发帖指出记者稿件事实有误。

      本人即是该报道作者程癸键,特做如下申明:

      1.报道中的事实没有任何虚假成分。“apple98”说,该酒店所建停车场是违规建设,而记者的报道说它是经过审批且合法的,所以说记者是歪曲事实。21 日,我到市规划建设局采访该局领导,得到的答复是,这个停车场是东埔河河面覆盖工程的规划项目之一,经过市里的统一规划审批,程序合法,手续齐全。

      2.我的出发点也是跟当地居民一样,调查清楚这个停车场是否是违章建筑,假如是,那么记者有责任将它曝光,维护市民权益。调查结果是它是合法的,那么记者写这篇稿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市民一个解释,答疑解惑,而不是替某人背书。某部门领导曾再三叮嘱记者,不要发表这篇稿件。

      本来当初接到报料时,记者也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新闻线索,如果这是个违章建筑,那就是侵犯居民权益, 记者有责任去揭露。但建设管理部门的权威说法,也让记者很“失望”。能把居民的呼声说出来,就已经顶着很大的压力了。(发帖人:本报记者程癸键,网名“maotouying”)

网友观点:

      在涉及社会焦点方面,涉及公共利益方面的题材,一向是非常敏感的!一方是强势的利益集团,一方是比较弱势的公众。记者能够敢于站出来采访这些题材,首先需要勇气,因为这个记者就是代表一个相对虚无又弱势的公众,面对的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强势利益集团。记者敢于说出真相,又更不容易,需要顶住的压力很大。

      但有网友有时候把这些没有解决的焦点问题,误会于记者,把记者与强势的利益集团联系到一个整体。希望网友们理性发言,观点可以不同,但不要随随便便开口就骂,有时候甚至骂得很难听。这样确实不好!!!

——网友“hy_zhu

相关报道详见:http://www.hynews.org/news/2010/0122/article_8811.html

窨井无盖绿树“插足”

      原帖内容:在车水马龙的河源大道人行道上,一个没有井盖的窨井旁,一棵绿化树在井盖缺失的日子里,伸出了“脚丫”,或许,它是为了可以给落井者一线逃生的希望。树根在窨井盖内长成这样需要多久时间?(发帖人:网友“海宴河清”)

网友拍砖:

      看来树也是有人性的,自己喝到了水,加强了营养,又为不慎掉下井里的人提供一线生机。

——网友“外来游子”

      相关部门应该为这棵绿化树申报“史上最具爱心的绿化树”。      ——网友“热爱生命”

 

本报记者 周焕 整理






上一篇:老婆几次怀孕都以流产告终 老公就提出离婚此举要不得
下一篇:河源世客会一改惯例在开幕式首次引用轻音乐和交响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