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上起“第二课堂”河职院大学生在水果街卖水果
大学生曹雪梨正在学习如何摆放碗筷
河职院大学生曹龙、李晟任等在水果街卖水果
这厢,几名大学生合伙在市区卖水果;那厢,大学生在酒店体验生活。寒假期间,我市一些大学生没有在家里休闲或出游,而是选择了打工,卖手机、卖水果、做服务生等,在社会实践中为自己开辟“第二课堂”。
和平籍学生曹雪梨今年寒假回乡后在当地幸福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2 月2 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说,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她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据了解,单单在和平幸福酒店,就有近20 位回乡大学生在这里打寒假工。
目前利用寒暑假期打工的学生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工作类型也向多领域扩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寒假打工热是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分不开的,很多大学生利用假期打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之后就业做好准备。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我市一些企业春节前夕出现的“用工荒”。本报记者 张涛 谭兴孚 陈双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