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人工耳蜗助聋儿获新“声” 符合条件的聋儿可申请资助

核心提示

      四岁的小欣欣是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名小学员,父母都是源城区的普通工人。与很多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小欣欣是不幸的,因为从她出生的时候起,她就生活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但与康复中心的其他聋儿相比,小欣欣又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她是我市第一批“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的资助对象之一。等做完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小欣欣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交流了。而这一项手术如果不是被资助的话,小欣欣的父母需要花费近20 万元,才能帮助女儿恢复听力。

      明天是第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 人工耳蜗 ——重建听的希望”。据悉,目前全市患有听力残疾的人数已高达 4.5 万,约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四分之一。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佩戴助听器,接受听力康复训练。

6聋儿将免费植入耳蜗

      市残联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开始在我市实施,为1-5 岁重度、极重度聋儿免费植入人工耳蜗。“从手术到术后一年的康复训练,都是全免费的。”市残联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这个项目对实施对象的要求非常严格,除要求家庭贫困外,聋儿的年龄最好在5 周岁以下,而且是年龄越小越好,同时还要求家长陪孩子进行一年以上的康复训练等。目前,我市首批6 名聋儿通过了市里和省里的评估,已经得到中国残联的认定,这6 名儿童现在正在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佩戴助听器以及引导式教育等各项训练,等待人工耳蜗的移植手术。

      市残联的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2010 年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已经在我市展开,除了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外,还有中国残联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和广东省爱耳计划项目。助听器救助项目将为每位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提供两台全数字助听器和每年人均五千到一万元的康复训练经费。目前,市残联正在开展救助对象的报名申请,各项目实施方案及细则可浏览河源市残疾人联合会网页。

移植耳蜗费用高昂

      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告诉记者,人工耳蜗通俗来讲就是一种电子软件,电子耳蜗植入人体后,可以将环境中的声音转换为信号,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有很大的区别,其功能要比助听器大得多。助听器是将声音放大后,帮助耳聋患者听到声音,达到放大器的作用。但由于一些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听力损失比较严重,即使经过放大的声音也难以听到,这时就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了。人工耳蜗可以绕过受损的内耳,直接刺激听觉神经纤维,使病人重获听力,而助听器却办不到。

      目前,耳蜗移植实行的是手术准入制度,医院需经省卫生厅的批准备案才能进行手术。人工耳蜗的材料来自国外,费用较高,手术后还要进行一年以上的康复工程。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购买人工耳蜗、进行手术到术后的康复,这个耳蜗移植手术的费用在20 万元左右。“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很难承受这笔手术费用”。所以目前,我市的医院还没有开展过耳蜗的移植手术。

耳蜗移植手术应趁早

      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告诉记者,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导致儿童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孕妇怀孕时期感染病毒性感冒、风疹等传染性疾病,怀孕期间服用耳毒性药物等情况以及高龄产妇、近亲结婚等都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听力障碍。

      专家提醒,为了减少先天性耳聋的发生率,孕妇在孕育宝宝期间,要尽量避免感冒,尽量避免使用各类药物,必须用药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用耳毒性药物。目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如阿司匹林、新霉素、红霉素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禁用这些药物。另外,医生还建议,产妇尤其是高龄产妇要多到医院做检查。

      移植人工耳蜗是迄今为止治疗各种极严重耳聋的唯一有效方法。人工耳蜗植入,最佳年龄应为 12 个月至5 岁,因为这个阶段是儿童最佳的语言学习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先天性聋儿恢复正常的沟通交流就需要更长的一个过程。本报记者 冷春玲






上一篇:假期中生物钟被打乱 开学之初小朋友们难进入“角色”
下一篇:提高待遇吸引求职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