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70万妇女受教育率和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本报讯(记者冷春玲黄丹)3 月 5 日下午,河源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 周年大会在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市委书记陈建华勉励广大妇女继承和发扬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状态,用新实践、新创造、新业绩,为河源率先崛起、争当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市委副书记龚佐林主持会议。市领导吴善平、曾瑞凤、张丽萍、叶维园、吴素香出席大会。
陈建华说,沧桑百年,巾帼浩歌,亿万妇女弘扬“三八”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谱写了人类进步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壮丽篇章,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当前,河源正处于实现“率先崛起”新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为全市170 万妇女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河源妇女事业的发展,力争使河源妇女更有地位、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加有为。
陈建华指出,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坚决摈弃男尊女卑的传统偏见,不断完善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工作体制和社会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妇女、尊重妇女、促进妇女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河源妇女更有地位。其次,要全力推进“双转移”和 “双到”工作,让河源妇女更加幸福。要给农村妇女儿童和单亲母亲更多的关爱,帮助她们过上幸福生活。再次,要积极创建“三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妇女组织,让河源妇女更有尊严。最后,要大力发扬“四自”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让河源妇女更加有为。希望全市妇女要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立足本职,勇挑重担,为全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以 “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状态,用新实践、新创造、新业绩,不断开创妇女事业的新篇章。
会上,市妇联负责人介绍了河源百年妇女运动特别是近年来的成果:我市妇女在经济建设中大展英姿,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学文化、学技术,自身素质不断提高,7 万多妇女参加了农科技术培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在城镇涌现出了一大批“三八”红旗手;在参与政治建设中有为有位,我市各级党代会、人代会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市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100%,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83.3%,82%的村两委配备了女委员。与此同时,我市妇女受教育率不断提高,妇幼卫生保健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纪念大会还宣读并表彰了我市荣获全国、省、市妇联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许春花:人到中年花吐馨香
好似爬山到了中途,风景看了半天,看似什么都明白,但仍有许多的困惑, 有人曾这样来诠释“ 人到中年”。不过放在许春花身上,了解她的人大抵都会领悟这个词汇背后的丰富和饱满。
许春花初到市一小任教只有20 岁,走出校门不久这个风华正茂的姑娘是稚嫩的,不过好在她是个沉得下来的人,一直潜心钻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先后担任了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德育处副主任、团支部书记之职。现在她是学校的副校长,此时许春花更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依旧兢兢业业,“必须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去影响、带动全部教育活动。”她认真地信笃这一点。
作为一名副校长,许春花主管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追求“特色”,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模式。在学校里,有心的许春花发现,一些学生表现出的冷漠、厌学逃学、上网成瘾等现象,简单地看属于思想道德不良的行为,但深入分析她发现,其中不少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如家庭教育、人际关系、青春期等等。于是, 她便开始了以 “心”治心理问题,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 设立校长信箱、知心姐姐信箱等,倡导写“心理日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倾吐心声、发泄情绪的场所。时间一长,她的“心”教育确实收到了成效。
踏着一路艰辛,四十年的时光从过去走到现在,许春花的人生从容淡定,却静静绽放沁人馨香。
安春玲:单亲家庭的“爱心妈妈”
安春玲很低调,采访时她一再向记者表示,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单位里的妇女工作没有那么的复杂,在农村做妇女工作的人才是最不容易的。
但是,连平县陂头镇大华村单亲母亲王东花却不这么认为。就是在安春玲的争取下,王东花才能够从15 平方米的危房中,搬到80 平方米的砖瓦新房。但记者提起这样的事例,安春玲却略带歉意地告诉记者,她已经记不清楚当时的具体情况了,因为她们单位帮扶的单亲母亲并不止王东花一个, 还有不少。
虽然现在在市区工作,安春玲却与农村缘分不浅。2003 年,市规划建设局成立了局妇委会,安春玲当选为第一任的妇委会主任。在单位里面做妇女工作,遇到的情况都不是很复杂,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及单位的妇女工作外,她有时会利用往返市妇联的机会,了解农村妇女尤其是单亲特困母亲的生活现状。
2006 年,紫金县黄塘镇拱桥村村民姚石良入狱服刑,撇下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安春玲充当起了“爱心妈妈”,代表妇委会为姚石良的妻子和三个孩子送上了 1000 元的慰问金以及大米、花生油等食品。
安春玲告诉记者,三个孩子的父亲不在身边,她希望她这个“爱心妈妈”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和关怀,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现在,安春玲又资助了连平县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并特意为这个孩子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定期地往这个账户上存钱,帮助这个孩子完成学业。
刘素芬:从小商贩到公司老总
如果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个乐于奉献的女人,那么一个成功的女人呢?在刘素芬的身上,我们能够体会的是客家女人的特质——吃苦耐劳。
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 周年的大会刚刚结束,记者就在会场外“逮住”了刚在台上领完奖的刘素芬,提出了采访的要求。当时的刘素芬面容疲惫,说话声音沙哑。一问才得知,原来她刚在外地开完会,已经几天没有合过眼,市委副书记龚佐林特意告诉她,一定要坚持到下午上台领奖,她咬咬牙,硬是挺了下来。
1984 年, 刘素芬仅仅16 岁,由于家境困难,她早早地踏上了社会。从卖甘蔗和水果的小商贩开始,两年后开始转向经营鱼类,每天天刚蒙蒙亮,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东江边八号码头总会出现她纤弱的身影,个中辛苦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刘素芬一干就是16 年,正是在这16 年里,她的鱼摊销量从最初的每天上百斤到后来的每天2 万斤,慢慢也积累了可观的积蓄。
有了钱不享受干吗?就在大家以为刘素芬会在城里享受安逸生活的时候,她却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不解的举动。2000 年,刘素芬变卖掉了市区的房产,加上积攒了十多年的积蓄,斥资200 万元,在源南镇和平滩下村承包了上千亩荒山。几年间,刘素芬的“芬芬庄园”里呈现出鸡欢、鱼跃、果绿、猪满栏的景象。2002 年6 月,刘素芬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现在,刘素芬又带动了500 多养殖户投放上万个网箱,在万绿湖养殖有机鳙鱼,每个网箱的年收入达 1.2 万元,产品销往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供不应求。
刘素芬现在是东源县源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了人们眼中成功的女企业家、女强人,但很少有人看到她不为人知的艰辛——刘素芬是单亲母亲。1992 年,刘素芬与丈夫离婚,那一年她才24 岁,从此以后她就带着三个年幼孩子生活,成为了一个年轻的单亲母亲。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刘素芬对资助单亲母亲的公益事业格外关注。她向记者透露计划捐款10 万元用于资助单亲特困母亲援建安居房。
罗丽青:河源通信领域的精英
靓丽、利落,典型的职场精英,这是罗丽青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她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河源分公司信息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是我市四个广东省“三八红旗手”中最年轻的一个,她从事的是通信业,多次获得本行业内部评选的先进个人称号,并获得了多项公司里的奖项。看到罗丽青的经历,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白骨精”,即白领、骨干、精英。
自1996 年参加工作以来, 罗丽青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进修,不断地让自己得到提升。1998 年到 2006 年,罗丽青致力于本地传输网的管理工作,见证了本地传输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传输网络覆盖全市五县一区,能快速地为各种类型的业务提供高效的传输网络。2006 年, 由于工作出色,罗丽青竞聘到信息技术中心任副总经理,负责公司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对于取得的这些成果,罗丽青不断地强调,高效的团队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成绩的取得是公司所有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她只是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本报记者 黄丹 冷春玲
更多信息请登录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44682&extra=page%3D1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