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曾旱涝保收的响水村没有水响 自来水断流耕地不敢下种

去年失收的禾苗还在田里,农妇叶金花伤心地说:“缺水,今春没信心再耕种了。”

      时下,我市各地进入春季备耕时期,但东源县蓝口镇礤下村响水小组的数10 亩良田却静悄悄,几十户村民无一备耕整地。

      “不是村民懒惰,而是因为缺水,村民怕投入人力资金后,换来的又是一场空。”村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吃水都有困难,村民哪里还有心思打理田地。

村民不愿再耕种

      “牛都卖了,今春不打算种了。”70 多岁的包朋荣告诉记者,河流缺水,怕种下去,到了夏季收成时,又是一片干枯的秸秆。春节前,家人商议后就把耕牛卖给了邻村的人家。

      去年秋季,山水断流,包朋荣家的几亩晚稻,因为没有水灌溉,在抽穗扬花中逐渐发黄枯萎,干枯在田里。伤心之余,包朋荣割了几把禾苗送到了村委会。这件事在当地还“轰动了一时”。包朋荣说,响水村小组因水得名。响水,响水,就是水响之意。在历史上,响水从没缺过水,是旱涝保收之地。而近几年,山水一年流得比一年少了。“响水不响了”,村民的田地也没法种水稻了。

      打算今春不种水稻的不仅仅是包朋荣一家。叶金花听说记者前来采访,还把记者领到她的地里。去年秋季,因缺水,她四五亩水稻仅抽了一半穗后,就旱死了,颗粒无收。如今,成片枯死的禾苗还在田里。来到几乎干涸的河流里,叶金花说:“不下雨时,水比‘尿’ 还小,今春不敢种了。”村民包远胜说: “去年没水时,弄来抽水机,也抽不到水。不少农户还因抽水发生纠纷。”

      据响水村小组长包育光介绍,去年秋季,村里共种了100 多亩水稻,受缺水影响,有10 多亩绝收,大部分减产,很多家庭吃粮因此受到影响。在去年 “失收”、“减产”的影响下,今年进入备耕时节后,部分家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怕是不种了”。

吃水成了大难题

      与别人关心农业生产受影响不同的是,农妇唐二英更担心吃水困难。

      唐二英邀请记者前往她的家,拧开了水龙头,“你看,一滴水都滴不出来。” 唐二英家有七八口人,自来水没有水了,她每天只能到近千米远的一口老水井挑水喝。

      “自来水以前从没因为自然原因停过。”在另外一户村民家里,包丁生的妻子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自来水供应不足,村里的老井小,缺水严重时,家家户都到井里取水,要排队。“去年最严重时,井里没水取,家家户户都靠摩托车或请汽车到别处拉水买水喝,村民家庭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自来水曾经是响水自然村的骄傲。包朋荣说,1991 年,村民通过自发捐款,筹集一笔资金,在小地名叫礤肚的山上建设了一个大水池,给群众用水带来很大方便。近几年来,礤肚的山泉水越来越少,供水不足。

何时不为水发愁

      响水村小组长包育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村里的用水困难,几乎每个村民都找过他,自去年以来他也向上级作了多次反映,寻求帮助解决,目前正在等待答复。

      包育光说,为解决群众的用水燃眉之急,村小组成员也认真进行了研究,最后他们商定,在礤肚上隔子的地方修筑一个大水坝,提高蓄水容量,村民生活、生产用水一并解决。

      今年春节后,村里请来了挖机,开始动工建设。前日,记者在动工现场看到,一条长 30 米左右的水坝已基本铺成,整个库容有上千立方。包育光告诉记者,目前修筑水坝已花费两万多元,水坝的建设规模也只能“看菜吃饭”,视村里的集体经费而定。他希望,水坝的修筑能够解决村里的用水难题。

      不过也有村民担心,没雨下时,山上的水几乎断流,怕建好后还是蓄不了水,“劳民伤财”;有的村民还担心,村里经济紧张,水坝没有经过专业的选址、设计和建设,怕最后成了“半拉子”工程。

      响水村什么时候才不会为用水担忧,村民等待着。本报记者 黄仕忠






上一篇:2岁娃患白血病导致父母债台高筑 巨额治疗费急需捐助
下一篇:一市民家中瓶装气烧起来火苗发黄 瓶里有气难“发”火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