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将可到博物馆模拟修复恐龙蛋
序厅布展效果图
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备受市民关注的市恐龙博物馆已进入布展阶段。
布展完成后,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我市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还可以通过诸多的互动项目,多元化地感受我市恐龙文化的魅力。甚至,在修复恐龙蛋的模拟现场,游客还能亲自“上阵”,体验一把修复恐龙蛋的乐趣。
据悉,按照计划,市恐龙博物馆完成布展后,将争取在今年10 月向公众开放。
高科技手段展示恐龙魅力
市恐龙博物馆位于龟峰公园南侧,总建筑面积8300 平方米。它的外观为三层,实为四层,整个建筑舒展优雅,如同一颗苏醒的种子,又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卧在龟峰脚下,与龟峰塔遥相呼应,互为借景,蔚为壮美。
据了解,市恐龙博物馆的室内布展及装饰设计方案经公开招标,由深圳市华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中标设计。设计方从我市的历史文物、古迹,恐龙的挖掘现场提炼出艺术符号融入室内,并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使恐龙博物馆既体现出本土性,又具有现代的超前性。
按照方案,市恐龙博物馆将设序厅、恐龙展示A 厅和B 厅、恐龙蛋开挖实景模拟现场、恐龙发掘修复展厅等,运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以及机械恐龙、触摸屏、4D电影等高科技手段,展示我市丰富的恐龙蛋、骨骼、脚印化石和菊石等化石资源,传播生物进化、地质进程、考古发掘等科普知识。
现场模拟修复恐龙蛋
为了让游客能零距离、多元化地感受我市恐龙文化的魅力,市恐龙博物馆将设置多种形式的互动项目。
据悉,在恐龙展示A厅的中央将安置一个大型机械仿真恐龙,游客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恐龙的嘴巴、尾巴,转动其身体。此外,该厅还设置有放映厅,用来向游客放映科教片,讲解各种考古知识。
在市恐龙博物馆负一层的挖掘现场展示厅,布展方将用本土产的黄泥做场景,再现化石挖掘和修复现场。此外,该厅设有参观者修复恐龙蛋模拟现场,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自体验修复恐龙化石的乐趣。更弥足珍贵的是,游客在现场还能看到一窝保存完好的恐龙蛋。据介绍,这窝恐龙蛋是 2008 年8 月份该馆动工时在现场发掘的,后被保留下来,市恐龙博物馆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在施工现场挖出恐龙蛋化石的恐龙博物馆。
专厅展示我市客家文化
按照方案,市恐龙博物馆还将在二、三层设置客家文物库室、客家文物展厅、中展厅ABC 等,展示我市作为东江流域纯客家居住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建筑遗址等诸多史料,并设置有书画珍品展室等。
据悉,市博物馆的中展厅A 主要展示文明起源,客家迁徙、文化交融等主题;中展厅B 主要展出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文物;中展厅C主要展出南越王赵佗在古龙川的史迹和馆藏的各时期的陶、瓷、古钱币等文物;而客家文物展厅则主要展示客家古建筑及客家人文精神。在这些展厅中,设计方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河源客家古建筑元素,比如借用了客家围屋的色调、青砖、灰色素瓦,采用了客家古建筑的天花、木式窗棂,按照客家的伦理文化布置案、几、桌椅、字画等。本报记者 蒋安春 张安定
重点展厅介绍
序厅
从一层进入博物馆,就进入了序厅,一进大厅,就被“九龙组合”的巨大模型所震撼。直通二层10多米高的中厅空间,嵌了模拟恐龙蛋的大理石柱子,仿佛在诉说着在河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发生的故事。地面用大理石做出恐龙脚印形状,中厅是龟峰塔、正相塔两幅巨大的大理石浮雕,突出了河源古文明的主题。恐龙展示厅A 厅
以时间为顺序,从宇宙、太阳系及地球的起源,从原始的生命开始到人类的演变过程。简要介绍三大岩类(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发现、挖掘及修复装架过程,恐龙的基础知识等。
进入A 厅,中央为一个大型机械仿真恐龙,通过电子控制恐龙的嘴巴、尾巴,身体可以转动,也可以随底座一起旋转。该厅地面采用浅灰、深灰相间的毛面大理石,象征古生物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中的斑驳印痕。而机械恐龙顶部的圆形软膜天花寓意天空,周围的九个筒灯暗指地球周围的九个行星。
恐龙展示厅B 厅
主要展示河源本土出土的各种化石。B 厅中央为一个斜形沙盘,沙盘上空为黄色透光石,内藏灯光,周围为水晶珠帘,沙盘是一个恐龙蛋的斜切面,底面又好像深陷地面,沙盘中用恐龙蛋拼成“中华恐龙之乡——河源欢迎你”几个大字,突出恐龙之乡的气势。周围的墙面采用圆弧形墙面,再挖空做展示,以古生物的时间顺序,将冰臼、菊花化石、龟化石、藻类、贝类、各种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化石、大唇犀牛化石等依次排列,使整个参观曲折多变,增加了许多情趣。
挖掘现场展示厅
在负一层展示区,用本土产黄泥做场景,描绘出挖掘的现场和修复的场景,还设有参观者修复恐龙蛋模拟现场,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亲自体验修复工作的乐趣。
恐龙发掘修复厅
该厅在负一层,上层中空,直达一层序厅。用本地产的黄土模拟现场,用蜡像人做各种动态来重现当时的场景。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