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国家对居民慢性病干预预防 35岁以上患者首诊需测血压

医院需为35岁以上的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近日,卫生部出台新规定,对慢性病的监测系统有望落成,对居民慢性病进行干预预防,同时要求到医院首诊的35 岁以上患者均需测量血压。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专家,专家告诉记者,做好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十分重要,同时,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是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根本手段。

超35岁首诊患者测血压

      近日,国家卫生部发布《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记者在《规范》上看到,国家将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体系,对居民慢性病进行干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4 类疾病的防控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规范》还要求,医院需执行为 35 岁以上的首诊患者测血压制度。每家医院至少指定1 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接受过相关防治技术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和管理医院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

八成患者死于慢性疾病

      家住富景小区的董先生今年刚刚26 岁,毕业近半年,他发现自己的肚子凸出来不少。春节前,董先生工作的单位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体检的结果让董先生大吃一惊,刚满26岁的他得了脂肪肝。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河源市慢性病防治所所长邹辉洪告诉记者,像董先生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血脂异常已经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每年,在所有的死亡人数中,80%是死于慢性疾病,在所有慢性疾病的死亡人数中,50%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血脂异常是引发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病是隐性的,早期的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早期的监测对于预防慢性病是非常必要的。

合理饮食是防控根本

      专家提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根本手段。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要控制危险因素,养成健康行为,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邹辉洪告诉记者,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不仅是预防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而且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在河源,很多人都有晚上吃宵夜的习惯,这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邹辉洪建议市民,晚上九点钟以后最好不要吃任何东西,晚饭最好在六点半之前吃完。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要早诊早治,调整生活方式,开展预防筛查。邹辉洪说,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40 岁以上的男性、绝经女性、肥胖者、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都是高危人群,这些人最好每年监测一次血脂。

新闻1+1

我市将建慢性病防治院 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记者从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完成市慢性病防治院和职业病防治院设置,这项工作计划投入资金500 万元,已经纳入了市政府今年的十件实事。

      另外,今年我市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农村地区建档率要达到30%,城市地区建档率要达到 50%,此后全市将逐步统一建立。

      据悉,居民健康档案是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几部分组成。医院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涵盖居民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文件记录都会存储在其健康档案中,伴随其终身。据介绍,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 岁儿童为优先考虑人群,然后逐步扩展到全部人群。本报记者 冷春玲






上一篇:同一款手机价格竟差几百元 咱百姓购物时最好货比三家
下一篇:40人团伙开11辆豪车工地闹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