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老木箱里掏出宝 20余张契约文书多为清朝年间遗留
张靖家传的契约有些残损,但字迹清晰可辨。
发黄的宣纸,虽有些残损,但字迹清晰可辨。家住新市区长安街的市民张靖向记者展示了家藏的一叠买卖土地、借钱的契约及清朝年间的手抄本。家传契约文书共有20 多张,其中最早一张落款时间为道光24 年(1844 年),距今已有166 年之久,一张落款时间为咸丰3 年(1853 年),另外的地契文书落款时间分别是同治及光绪年间。此外,还有建国后的活期存款折及卖粮通知书。
昨日上午,在张先生的家中,记者看到,20 多张契约文书、手抄药书等保存比较完好,由于年代久远,契约文书边缘已经破损,但经过装裱后,地契上的字迹清晰可辨。
契约多为祖辈亲笔
“立卖油茶契,字人刘奕达情因先年承父遗下分油茶五块…… 今因少钱应用,情愿出卖先送本房不承转,请中人张粤荣送贞亲张茂芳出首承接,……议定时值钱三千二百文正,……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初八。”昨日,记者在一张地契文书中看到,地契上对买卖双方土地的数量、位置及价钱等标注十分明确,清楚地写着双方买卖人和中间担保人姓名。张靖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紫金县凤安镇,张茂芳就是自己的高祖父。
清朝年间的手抄本大多数都是药书,还有一手抄本上记录着两篇戒赌及戒酒的文章。张靖表示,这些手抄本契约大多数为高祖父所写,其对自己的家庭影响很大,现在家中兄妹8 人,每人都会点医术,家中也没有一人赌博。
契约具有收藏价值
记者从河源的收藏市场了解到,民国时期到建国初期的地契存量比较多,一般价格在百元左右,清朝嘉庆、道光、光绪、宣统年间的地契都是比较有升值潜力的老地契,这些地契一般写在宣纸或棉纸上,即使纸张泛黄甚至破损,但只要地契上有清晰可见的毛笔字等,都有较高收藏价值。
对于张靖家里的这些“宝贝”,一位收藏行家透露,古代地契分民契和官契两种。民契是民间自由买卖的一种合约,有中间人、买卖双方签字就可以了,有无印章并不重要。官契才有印章的。一般来说,契约文书年代越久越珍贵,官契比民契更具有收藏价值。张靖家传的20 几份契约文书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张靖家传的这些家庭地契,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跨时代年限之长,对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契约将世代相传
看着祖传下来的契约,张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在整理家传老木箱时发现了这些“宝贝”。自己有兄妹8 个,但他们对这些契约都不感兴趣,于是把契约留给了自己。不管这些地契价值大小,都是家族兴衰的一个象征,是祖辈留下来的东西,自己都会把它保存下来,再传给后人。
真正让张靖感兴趣的,是建国后的活期存款折及卖粮通知书。活期存款折是张靖父亲开户,上面还有五项章程;而卖粮通知书上文字书写方式为竖写,此通知书上有时任县官的印章及纳粮数额。想想从建国时农民纳粮,县长要盖印,到现在农民不用交公粮,还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对于祖传下来的“宝贝”,张靖表示不会拿去卖钱,自己会收藏一些现代“文物”,然后继续一代代传下去。但是,张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将这些契约弄个家庭式博物馆,让后人都能来参观,了解祖辈们是怎么样生活,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记者 朱许龙 张紫辉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