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赖日明痴迷于烟盒收藏9年 藏品多达460余个品种
赖日明的烟盒藏品品种丰富、规格多样。
家住新市区绿苑小区的赖日明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收藏烟盒。自从2001 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他收藏了460 多个品种的烟盒,数量达2200 多个。在他的 “烟盒收藏园地”里,各种规格、各种材质、各种包装的烟盒缤纷满目,引人惊叹。
藏品达460多种
“喂,我看见有人收藏烟盒,你听过这样的事情吗?”9 年前的一个上午,朋友闲聊时的一句问话,勾起了赖日明收藏烟盒的兴趣, “当时我想,收藏烟盒,收藏者少,物以稀为贵,不妨试一试。”
不想,这“试一试”的念头却为赖日明开启了一个色彩缤纷、充满奇趣妙想的烟盒世界。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些来自天南地北、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盒子。那时,晚饭后一有空,赖日明就满街转悠,闲逛烟市,逐店收集。
起初,他的收藏以本地市场为主,但是,由于香烟市场实行专卖管理的体制,外地香烟较难进入省内,而且,因为担心招来非议,他的收藏行为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随着收藏的进展,赖日明渐渐意识到,烟盒收藏应当跨出家庭门槛,眼光要盯住全国,甚至国外的市场,这样才能成气候,有价值。他的收藏行为开始从秘密转到公开,从个人转到众人。
九年来,赖日明的藏品日渐丰富,渐成规模。现在,他已收藏了国内除青海、宁夏两省外其它省市共460 多个品种的烟盒,有硬盒、软盒、木盒、铁盒、塑料盒等,规格从2支装到20支装不等。
除了烟盒,赖日明还将收藏的范围扩大到条盒(即烟盒的外包装),并收藏了各种类型的香烟标本1000多个。
绝版的“毛公山”
在这些藏品中,赖日明最珍爱的是一个品牌名叫“毛公山”的香烟盒子。
刚收藏烟盒时,有朋友告诉他,在海南看见过一种叫“毛公山” 的香烟,据说这种香烟已经不再生产了。这让他怦然心动,下决心一定要买到这种绝版的香烟。
2002 年,赖日明到海南三亚市兴隆镇公干。晚饭后,他和朋友按习惯去“搜街”,重点就是寻找 “毛公山”。终于在一家商店门口,他们发现了两盒“毛公山”,这让他兴奋不已,但是,这两盒“毛公山” 看上去很陈旧,其中一包的烟盒已经破损了。赖日明决定去别的店子再看看。
兴隆镇不大,他从街头很快就搜索到了街尾,光顾了小镇上所有的烟店,却遍寻不见“毛公山”。等他急忙赶回原来的商店时,却发现香烟架上的“毛公山”不见了!
“老板,毛公山呢?”赖日明急忙问。
“没有了。”老板平静地回答。
难道“毛公山”长了腿跑了?面对赖日明的疑惑,老板在支吾一阵后终道出原委。原来,那两包香烟因为发霉,被老板收回去了。但是,在得知赖日明是烟盒收藏者后,老板慷慨地把那包烟盒完整的 “毛公山”送给了他。
从收藏到研究
赖日明把自己的藏品分为地名、称呼、动物、植物、山水、贺喜、吃用、其它等八大类别,并自制了八种不同颜色的包装盒分类存放。他说,这样不但方便按“色”索骥,而且也便于研究烟盒文化。
赖日明说,烟盒虽小,学问却大,从各种不同图案和名称中,可以欣赏到壮美的山河,寻找到岁月和历史变迁的痕迹,体味不同的风俗人情,刺激想象的飞扬。为此,他在收藏之余,也开始了对烟盒文化的粗略研究,撰写了《梦游泱泱香烟国》、《小议烟标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等一系列或诙谐、或专业的文章。
日前,赖日明将自己8 年来的烟盒收藏成果和相关逸闻趣事进行收集整理,编撰了一本反映烟草知识、文化、娱乐、历史的百科类全书,取名《烟海涛金》,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喜爱、参与到别具情趣的烟盒收藏中来。本报记者 蒋安春 谢雨望
上一篇:买车容易学车难
下一篇:市民用一声问候一条短信一餐饭一束花传情祝福母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