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因长年乱倒垃圾导致排污不畅 一池塘变身菜园臭气熏天

      前日,家住源城区上角东马屋沙子钱塘的徐女士向本报反映,其居住地旁有一池塘,因长年乱倒垃圾、排污不畅变成一口近2000 平方米的“死潭”。又因一直得不到改造,居民在此种上蔬菜,“死潭” 变成了大菜园。居民时常用人畜粪尿浇菜,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环境。

      据了解,被投诉的菜园隐匿在老城区中心地带,与市汽车总站仅一墙之隔。居民虽然年年反映,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上个月,附近居民反映到公仆信箱后,源城区政府回复,已召集有关部门到现场办公,并初步研究出整治方案,要求新江办事处迅速落实整治措施,但直到现在整改还没开始。

市民反映:池塘变身菜园

      “我们说是住在城里,其实跟农村一样,天天饱受菜园脏臭之苦。”徐女士抱怨,她1986 年入城,房子建在上角东马屋沙子钱塘附近。菜园这个地方原来是一口池塘,长年堆积生活垃圾成了一个 “死潭”,后来,“死潭”上杂草丛生,周边居民将“死潭”整理好,在上面种上菜。居民时常用人畜粪尿浇菜,粪便腥臭味直接飘进离菜园最近的除女士家里,让一家人难以忍受。

      居民陈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种菜居民采用人畜粪尿浇灌蔬菜,随地乱扔垃圾,引来老鼠乱窜、蚊蝇滋生。下雨的时候,整块菜地和道路都被水淹,有时污水淹进附近居民房屋,一些有条件的居民都搬走了。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居民说,为了配合“创卫”工作,上两个月,卫星居委会等部门对这块地进行了整治,不过闲置了20 来天,又是满地杂草,生活垃圾越堆越多,附近居民不得已又重新种起菜来。希望上级部门把这块菜地彻底整治,解决长期以来菜园困扰居民生活的问题。

现场调查:菜园“物产丰富”

      前日下午,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菜园的面积约2000 平方米,菜地没有固定的界限和形状,所种蔬菜多有雷同,显然是不同的人“开发”的。记者粗略统计,菜园面积约占了空地总面积的大半,菜地上种了黄瓜、茄子、青菜等蔬菜,在市场上能买得到的蔬菜,这里基本都能找到,可谓“物产丰富”!

      另外,菜地边搭建有一个帐蓬,旁边堆放了一些破旧家具,另外一处堆放着建筑垃圾。其余的空地,都是“沼泽地”。菜地旁的水沟里流敞着泛黑的污水,散发出阵阵腥臭味。

      “我们年年向有关部门反映,但他们都互相推诿扯皮,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解决。”居民陈先生愤怒地告诉记者。陈先生说,一直以来,住在菜地附近的居民都以不同形式建议和要求职能部门,把这块菜园早日改造或作为他用,但相关部门却以此处道路不通无法改造等为由,迟迟未进行有效整治。

      采访中,附近居民期盼把菜园早日改造或征收,以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有居民认为,可将菜园改造成一个小公园,这样既可美化城市环境,又可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公共场所。有居民则认为,可把这块肮脏的菜地重新规划拍卖,用作他途等。

部门回复:道路狭窄难以改造

      2000 多平方米大的菜园藏在老城区中心地带,成了一个卫生大死角,为什么一直得不到解决,是菜园太隐蔽的缘故吗?其实不然,这块菜园离鳄湖西门塘不过区区几百米,一墙之隔就是市汽车总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菜园得不到彻底改造呢?

      记者就此到新江街道办事处了解相关情况。据新江街道办事处维稳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地方(包括池塘及菜园地)是原源南镇政府的历史遗留问题。1989 年,政府已将该地方按照相关政策划归为个人私有财产,属8 户人所有。但是由于市政规划的原因,此地方至今仍未兴建。街道办事处曾根据这块地方的实际情况建造了小型排水管道进行排水,但因这里所处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在创卫期间,街道办事处积极采取整治措施,清理杂草余泥及菜地,同时,对该地方周边的下水管道进行了疏通,对周围水浸的地面进行硬底化建设。但由于道路狭窄,车辆难以出入,为此整治的效果不明显。本报记者 朱许龙 张紫辉






上一篇:生态公益林被剥皮伤痕累累
下一篇: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目前我市基本消除大脖子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