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到明年3月底将会实现全面禁烟
和平县医疗卫生系统率先开创“创建无烟单位”活动。
本报讯(记者 朱许龙 张紫辉)今天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3 个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主题为:性别与烟草 ———抵制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男性吸烟率已达到最高水平,女性开始成为烟草从业者瞄准的目标人群。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烟民约13 亿人,每年约有500 万人死于和烟草有关的疾病。烟草已成为人类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提出的要求,自2011 年1 月起,我国将在卫生系统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
据了解,《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各缔约国的具体要求:确保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内,或者纯室外公共场所免于接受二手烟雾;室内必须完全消除吸烟、烟草、烟雾,不能设定吸烟室或者划分吸烟区,建立 100%的无烟环境;到2011 年各缔约国都应该在公约对其生效后五年内提供普遍保护;必须立法,防止公众接触烟草、烟雾。
创建无烟医院
从5 月1 日起,和平县医疗卫生系统率先开创“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到2011 年3 月底,该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将实现全面禁烟,建成无烟医院。
据该县卫生局全面禁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天威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2010 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该县医疗卫生系统从5 月1 日起正式启动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活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及部分乡镇卫生院,从5月1日起实行全面禁烟,6 月底组织考核评估,7 月初授予无烟单位或无烟医院牌匾;第二批是部分乡镇卫生院,从明年1 月起实行全面禁烟,3 月底前组织考核评估,4 月初授予无烟卫生院牌匾。到 2011 年3 月底,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禁烟。
“短期内实行全面禁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令人欣喜的是,禁烟活动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当记者问起禁烟效果时,何天威对记者说,自 5 月1 日起,卫生局等县直单位的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禁烟效果明显,这些单位除特设的吸烟区外,单位内任何地方均不设烟具,不接受来客敬烟。
心理支持很关键
据市人民医院徐医生说,造成复吸的因素大约有:需要解愁,不适感,被拖下水,遇到老熟人老朋友,香烟一递或者劝说,就重新吸上了。
徐医生解释说,吸烟的行为既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那是很难的。我们知道,烟草中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而这个尼古丁就是让吸烟者感到愉悦的来源。突然去掉让精神愉悦的物质,人体就会不适应,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也就是“戒烟综合征”。此时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心情烦躁、无所事事、心慌失眠等。生理上的不适往往会进一步加重心理上的不适,让“戒烟工程”毁于一旦。
徐医生表示,据资料显示,戒烟者单凭自己力量能够成功戒烟的比例很小,大约为3%~5%,所以借助于外界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吸烟者主动去戒烟门诊,那么成功的比例将会大幅度提高,因为医生能够提供科学化的方案,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支持及戒烟药物的帮助,这样一种全程综合治疗的方式。一般认为,戒烟最难受是在一周以内,只要挺过去,那么前景是很好的。
戒烟益处多多
据徐医生介绍,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吸烟会引起肺癌,但是很少人知道它也是许多其他癌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口腔、咽喉、膀胱、肾脏、胰脏和子宫颈等癌。还有吸烟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阻塞疾病等的危险性。吸烟的人死于心脏病的比不吸烟的多两倍。吸烟也是使末稍血管闭塞,也就是使送血到腿和手臂肌肉的血管变窄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使皮肤早起皱纹,引起口臭,使衣服和头发有气味,使指甲变黄。
35 岁以上,用避孕药并吸烟的妇女,有很高的几率会得心脏病、中风和腿上血块凝结等疾病。她们也比较容易小产,或生出来的婴儿体重过轻。
徐医生说,吸烟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害,对周围的人的健康也没有好处。如果周围有人吸烟(又叫做被动吸烟,或二手烟),你不仅吸进被吐出来的烟,也吸进正在燃烧的香烟的烟。这种二手烟往往使不吸烟的人得到肺癌。二手烟也跟婴儿暴毙症候群,和新生儿体重过轻有关。家里有人吸烟的小孩和婴儿,比起家里没有人吸烟的小孩和婴儿,耳朵容易受感染,容易得到感冒、支气管炎和其他呼吸系统的疾病。二手烟也刺激眼睛,造成头痛、恶心和头晕。因此,市民想要有一付健康的体魄,就要有远离香烟的意识,尽量避免因香烟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徐医生还表示,如果你有小孩,你必须做一个好榜样。你问吸烟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说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吸烟。但事实上吸烟者的小孩比较容易自己开始吸烟。请你现在就戒烟,做一个孩子们的好榜样。
网友报料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49746&highlight=%BA%CD%C6%BD
网友评论详见河源民生论坛: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50436&highlight=%BD%FB%D1%CC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