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日趋低龄化 18岁男生患精神病说话语无伦次
核心提示:
东源一名高二的学生突然变得情绪不稳定,不守纪律,说话语无伦次,无奈之下,家长将他带进了精神病医院治疗……因精神失常而住进医院的学生,在我市并不鲜见,在东源新港精神病院, 每年都会接诊几个学生患者。患者年龄趋向年轻化,令医者、家长和社会担忧。
精神病患者低龄化。冷春玲 制图
高二男生突患精神病
6月15日,东源新港精神病院住进了一个18 岁的高二男生患者,精神病症状十分明显。上课时,这名学生不遵守纪律,说话或者不出声,或者文不对题,在学校也经常做一些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事情。
在对这名学生患者仔细观察了3 天后,该院院长张雄华分析说,根据这种状况,这名学生正处于精神分裂症的边缘状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患上精神分裂症。院方采取先进行心理沟通治疗,观察一段时间再进行药物辅助治疗。目前这名学生患者情绪有所稳定,生活能够自理。
讳疾忌医易贻误病情
据张雄华介绍,送这名学生住进精神病院时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他父亲本来准备在6 月14 日就送他来的,然而由于他外出而未能成行。直到6 月15 日傍晚才终于把他“逮”住了,与当地的村干部一起押送他到医院进行治疗。在路上,他喊救命,还引起了路人打“110”报警。最后,在警车的一路护送下,他才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
张雄华说,像这样开明的父亲,现在还不是很多。对于精神病,多数家庭讳疾忌医,不单单患者不愿承认,就是家里人也不愿意承认。像这名学生这样,每年院里都会收治一些学生患者。据了解,精神病发病高峰期年龄层次是16 岁至25 岁,发病率占 80%以上,少数人群会在30 岁左右发病。但是近几年,精神病患者有低龄化的趋向,去年,一名 14 岁的学生也被发现患有精神病,并入院治疗。
应常对学生做“心理CT”
说起精神病患者低龄化出现的原因,张雄华分析说,一般来说,11 至12 岁是学生心理发育的转型期,学生心理比较敏感,由于一些家长忙于工作,不注意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在无法排遣压力的情况下,有些学生就产生了不愿与人交流或者偏激固执的性格,这些给学生出现精神病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这些不单单与家长的沟通有关系,同时与老师的辅导也有很大关系。现在一些学校为了缓解学生上学压力,也设立了一些心理咨询室,这往往是学生主动上门来找老师谈心的。张雄华说,而这类学生的主动性普遍不强,不会主动去找人交流,更不会承认自己心理不健康。老师要针对性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交流,发现学生思想极其固执, 应与家长及时进行交流,加强与学生沟通,防患于未然。张雄华说,也可在学校对学生心理进行测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寻求对策。现在流行的是进行“心理CT”检查,通过做一些心理游戏方面的活动,发现一些学生潜在的心理隐患,然后进行个别性的针对性的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据了解,去年该院收治了一个14 岁的学生住院治疗,症状明显减轻。据该院回访记录,目前这名学生正在上学,并没有异常情况发生。本报记者 张涛 罗军 /文
上一篇:创园10 周年庆典
下一篇:施工兼暴雨滑坡有险情 相关部门劝附近两住户暂时转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