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济困日捐款活动中河源一家公司捐出100万元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动“扶贫济困”工作在我市广泛深入开展,昨天,我市举行“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暨万人行活动。在活动现场,市领导共捐款 12.7 万元,市直单位企业等共认捐1179.3959 万元。善款将全部用于本地贫困村、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项目。本报记者 谭兴孚 陈仕平 摄
昨天,在我市开展的“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上,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踊跃捐款。本报记者 谭兴孚 摄
我市昨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暨万人行活动
本报讯(记者 张涛)扶贫济困,共建和谐。昨日是广东省首个“扶贫济困日”,我市在市区文化广场开展了“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暨万人行活动。在家的市几套班子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市长刘小华主持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市委书记陈建华发表了讲话。陈建华说,我市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市,目前仍然有贫困村318 个,贫困户6.67 万户,涉及贫困人口达21.8 万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的脱贫奔康工作,在全省如火如荼地开展“双到”扶贫工作的同时,又不失时机提出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这对于我市扶贫工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全市党员干部和全社会要共同投入到这一扶贫济困热潮中去,全社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要共献爱心,共襄义举,共同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建设和谐河源。
在现场万余名群众的见证下,市领导、市直副处以上单位代表随后上台为这次活动捐款,现场共募捐善款1179.3959 万元。刘小华在讲话中说,“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活动筹集款项将全部用于我市的脱贫济困工作,主要用在医疗卫生救助、危房改造、贫困村生产生活的改善等方面,这必将加快我市脱贫奔康的步伐。
上午9 时许,来自我市机关、企业、学校、驻军、外驻单位的代表,组成的21 个方队万人行游行队伍在宣传车的引导下,高举着“撒播真情,奉献爱心”等标语从市文化广场出发,经沿江大道、中山大道、兴源彩虹街,再转大同路,最后到达市会议中心结束。上午10 时15 分,最后一个方队河源理工学校方队到达市会议中心,万人行活动落下帷幕。
万人行游行队伍由21 个方队组成。本报记者 谭兴孚 陈仕平 摄
扶贫济困网站启用 市民在线参与扶贫
昨天,记者从我市开展的“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现场获悉,为扩大“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广东扶贫济困日” 网站已正式启用,网站域名为:www. gd630.cn/www.gd630.gov.cn/www. gd630.org.cn。
记者登陆网站看到,由省民政厅建设的“广东扶贫济困日”专题网站,栏目包括焦点新闻、地市新闻、政策法规、项目推介、信息公告、爱心荣誉榜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过公众互动栏目,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拓宽群众参与扶贫济困活动的渠道。此外,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通过点击网站捐赠平台,可以直接在线参与扶贫捐款活动。
据悉,网站还将建设信息查询系统,对公众捐款数额、去向及用途向社会公开,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并将重大项目建设的进展、落实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本报记者谢素德
扶贫济困 大家谈<<<
“90后”谈扶贫济困
在昨日的“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河源慈善万人行游行队伍中,记者遇到了身着河源志愿者服装的两名学生。一打听,才知他们是市技工学校08 级学生钟晓俊和何国良。钟晓俊今年19 岁,很善谈,记者跟他聊了起来。
他说,这可能是他学生生涯中最后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活动了,因为今年7 月份就要毕业走向社会了。说起这次广东扶贫济困日,钟晓俊感触颇深。他说,他家住龙川麻布岗镇,作为一个90 后的学生,他一直关注当地农民的脱贫。这几年,麻布岗部分农民通过上级部门的扶持种果树发家致富了。找准项目,找准路子,扶贫效果还是蛮明显的。虽然这几年脐橙价格不是太好,由以前的每公斤3 元跌至现在的每公斤1 元,然而这并不是扶贫的错。
其实,这不但是他一个人的感受,家住连平大湖镇的何国良也有深切体会。何国良家以前经济条件不太好,每年学费都发愁,去年他家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开始养温氏鸡,仅凭他父母俩一年养了6000 多只,一年就赚了4 万多元,一下子就脱贫了。他们家养的温氏鸡规模,在当地还算是中小型的,村里最多的养温氏鸡超过1 万只。“有项目,多数农民都能够致富。”何国良肯定地说。本报记者张涛
结对帮扶兴办实业
“我市今后每年都将在这一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贫济困活动。”昨天,市民政局局长赖桂珍介绍说,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是我省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创新举措,河源作为欠发达地区,更应该响应省的统一号召,把扶贫济困变成一项常态活动。
据介绍,“广东扶贫济困日” 活动,与以往临时性的“送温暖” 活动、阶段性的扶贫、单方面的扶贫等扶贫形式有很大不同,活动除广泛动员全社会捐款、捐物外,还将采取定点结对帮扶形式,兴办实业,推动产业扶贫;通过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赠送书籍、学习用品以及兴教助学等形式,推动智力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推动劳务扶贫;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行业扶贫。此外,在送钱送物、送致富信息及提供科技知识、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将重点向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脱贫解困的机会、方法、路子。
赖桂珍还表示,我市在“ 广东扶贫济困日”启动仪式上请 200 多个单位和企业上台捐款,目的就是要扩大声势,动员全社会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本报记者谢素德
社会各界纷纷献爱心
本报讯(记者 张涛)在这次广东扶贫济困日捐款活动中,河源海川科技公司捐款100万元,这是目前我市企业最大的一笔捐款。
前日下午,市高新区举行了所属企业、企业党支部及高新区员工的捐款活动,河源海川科技公司捐款就达100 万元。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河源海川科技公司代表张志海。对于捐款100 万元,张志海显得十分低调,他说,他们作为河源本地企业的一员,也作为河源社会的一分子,有责任为河源的发展尽一份力。张志海表示,因为社会将财富资源托付给企业,如果企业不能或者没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实在的成果并回馈于社会,那么就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这样做不仅对不起社会,甚至是对社会的一种伤害。
昨日下午,香港雅居乐集团副主席陈卓贤捐赠100 万元支持源城区金沟湾小学建设图书阅览室,并向河源职业技术学院10 位受助学生每人发放了3000 元的助学金。这是陈卓贤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的号召,为改善我市的教学条件做的又一善举。省侨办及我市政府共同举办了这一扶贫助学捐款仪式。副市长叶维园在致辞中希望受资助的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严谨为学,诚信为人,早日成才。
小资料<<<
广东扶贫济困日简介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0 年起每年6 月 30 日确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这是自2001 年中央规范节日、纪念日、活动日设立程序以来,批准在省级区域内设立的第一个活动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主题是“扶贫济困、共建和谐”。
设立扶贫济困日背景
我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地理区位、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和传统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相当突出,部分农村人口仍处在贫困状态,成为制约广东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统计,目前全省还有70 万户316 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14%,高于全国4.6% 的贫困发生率。特别是还有200 多万户农民居住在危房和茅草房中,有3409 个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 元。粤东、西、北地区的社会保障设施、保障水平仍与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出现了全国最富的人群在广东,最穷的人群也在广东的奇特现象。这既影响了广东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严重制约了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在深入研究广东省情后,倡导设立“广东扶贫济困日”。
善款将用于本地扶贫
“广东扶贫济困日”所得善款将用于帮助我市本地的贫困对象、革命老区。
针对一些捐赠者非常关注的捐赠去向和效果,市慈善总会相关人士明确表示,一方面欢迎捐赠方到捐赠地、捐赠项目中检查、了解。同时这些捐款项目将在媒体上公布,对接收到的钱,通过审计部门审计之后,适时地向社会公布。他们表示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这些资金,使捐赠者放心。
据了解,“广东扶贫济困日”计划于7 月份进行的活动汇总并不意味着扶贫济困活动的结束,后续的捐款、捐物还会继续,我市将建立扶贫济困长效机制,结合当前产业、教育、金融等各行各业的扶贫项目的开展,进行统筹管理,确保全部捐款捐物都落实到扶贫项目中。
现场花絮<<<
志愿者身影无处不在
万人队伍离开文化广场后,广场上留下了不少餐巾纸、饮料瓶等垃圾。有二十几个学生没有跟随着队伍离开,他们几个人一组,接过清洁人员手中的工具,帮助清洁人员收拾现场,不一会就把附近的垃圾全部收拢到垃圾桶里,看得清洁人员又惊又喜,赞叹不已。一个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是市理工学校的学生,游行队伍出发后,学校的老师特意留下他们班的 22 个学生帮助清洁人员整理现场,待现场收拾完毕后,这些学生又匆忙地去追赶队伍。
市技工学校派出的志愿者是活动现场的一道风景线,他们早晨七点钟就来到现场,帮助工作人员挂旗、疏导游行队伍。在烈日下,这些志愿者的身影吸引了市慈善总会的注意。游行队伍全部出发后,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特意找到了他们,对他们的表现翘起了大拇指,并希望能把他们的照片放到慈善总会的杂志上。本报记者 冷春玲
更多信息详见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52683&extra=page%3D1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