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女子阿娟被男朋友骗到河源身无分文市救助站帮她
街头一些职业乞讨者不愿接受政府的“清凉救助”。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市持续高温,不少单位和市民纷纷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然而,在“全民防暑”的过程中,似乎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更值得人们关注,那就是城市的流浪者。
记者昨日从市救助站了解到,为应对高温避暑,市救助站开展 “清凉救助”行动,仅7 月份一个月时间就救助190 多名无力返乡人员和乞讨人员进站纳凉。目前流浪乞讨人员已经接受救助回家了。
受助阿娟满意离去
昨日上午记者赶到救助站时,业务股股长张标正把刚买到的到东莞的车票发放给受助者阿娟,并告诉她到车站的乘车路线。见阿娟一脸的茫然,早有准备的张标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画了几张简易地图,标识出具体的乘车路线,然后又发给她2 元钱的零钞,作为乘坐公交时的费用。
据了解,来自广西玉林的阿娟日前被她的男朋友骗到河源,一时身无分文,无奈之下,前天晚上11 时50 分到救助站求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问明了一些情况。由于河源到广西玉林目前没有直达车,阿娟又说想去东莞厚街投靠老乡,想从那里返回家乡玉林,考虑到这些情况,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帮她买好了从河源到东莞的车票。受到如此热情的救助,临走时,阿娟感动地鞠躬致谢。
24小时热线救助
在救助站7 月31 日的值班日志上,记者看到,9 时30 分,2 名受助人员拿到返乡票后离去;下午5 时,有人求助;晚上11 时50 分,有人求助;次日早上(即昨日早上)7 时30 分,有5 名人员寻求救助。据了解,目前,为应对高温避暑,市救助站强化了值班制度,畅通24 小时求助热线,落实24 小时服务接待制,同时加强站内救助服务,做好防暑降温物资储备,增加通风降温设备,注意饮食卫生。为防止暑天疾病,工作人员每天都对避暑场所进行消毒,求助者进入救助站会进行简单体检。
针对当前高温炎热天气,市救助站还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开展“夏季送清凉”街头主动救助活动,及时为街头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提供救助服务,保证其生命安全。
职业乞丐拒绝救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职业乞讨者却不愿进站接受救助,对政府这一善举“视若无睹”。据介绍,目前在槎城的流浪人员大多来自外地,其中以北方人居多。“他们中有真正生活无着落的流浪者,但更多的是职业乞讨者。”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们在救助中经常遇到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人,这些人大多是职业乞讨人员,“拒绝进站救助是为了留下来以乞讨赚钱”。“现在的救助政策是自愿救助,对于不愿去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人员,我们只能不定期地提供降暑食品和药物,尽量给他们一些帮助。”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市救助站说,对愿意接受政府救助的流浪人员,或者市民发现有流浪者倒卧街头需要救助的,可以拨打市救助站24 小时值班电话: 0762—3681165,救助站将全力帮助他们。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