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一些公交车扒手成警察“老相识”

    

民警将落网扒手押上警车。资料图片 

      近日,市民王女士向本报网上报料平台反映(详见:http://baoliao.hynews.org/?action=View_topics&id=272&forumid=1),市区11 路公交车上扒手活跃,她亲眼看见扒手对几名乘客下手,其中一名老年乘客的钱包被扒手掏走。据了解,市区公交车上出现扒手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警方多次出动便衣伏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扒手大多患有疾病,且被抓后事主不配合等原因,使其屡屡逃脱应有的法律制裁。

      扒手游离在各个公交站点,有恃无恐,多数成了公交司机和便衣警察眼中的“老相识”。防扒,仅靠便衣伏击似乎是不够的,警方呼吁市民予以配合,群防群治,同时提高防范意识。

司机讲述:扒手“上班”有规律

      扒手常在公交车上活动,司机对他们的活动了如指掌。前日晚,11 路公交车的司机向记者讲述了一些扒手的情况和发生在车上的故事。

      11 路公交车的吴师傅告诉记者,每天上班他几乎都能看到扒手的面孔,“经常见到的,都认得他们了”,11 路车线路中的三个站点(广晟站、望江楼站和鸿源宾馆站)是扒手出没最为频繁的地方。这也是他们“上班” 的地方,几乎每天晚上7 点一刻到8 点多,他们会准时“上班”,逢周末或节假日,更是全天候“值班”。

      吴师傅说,这些扒手一般选择人多拥挤的前车门下手,得手后迅速逃离。有一次,一名扒手得手后,还特意从车前走过,似乎在向他炫耀。

便衣反扒:使用第三只眼反扒

      对一些扒窃案件多发的公交车,市公安局巡警支队侦查大队组织便衣民警采取摩托车跟踪,使用微型摄像设备跟踪拍摄等方式进行打击。

      便衣民警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证人或相关影像资料,多数扒手会百般抵赖,最后会因“查无实证”,不得不释放扒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在公交车上伏击时,会携带微型摄录器材,在发现嫌疑人时,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地取证。

      据便衣民警介绍,许多公交扒手都是“老面孔”,不但民警看他们面熟,他们也看民警面熟,因此,便衣在公交车伏击时常被他们识穿。对此,便衣民警乔装打扮成摩托车搭客仔,跟踪公交车,发现扒手作案时立即出手。

反扒案例:便衣伏击反扒见效

      记者从市公安局巡警支队侦查大队了解到,对一些扒窃案件多发的公交车,该大队组织便衣民警进行了伏击,取得了一定成效。

      案例一:

      今年4 月5 日,侦查大队便衣民警在长塘路抓获两名公交车扒窃嫌疑人,当场起获赃物一批。

      当天17 时许,便衣侦查大队副大队长阿盏带领队员在中山路汇源金行门前的公交站台便衣伏击时,发现两名男子形迹可疑,便立即上车进行跟踪。当车行至友谊大厦时,其中一男子故意挤向一青年,另一男子乘机行窃,窃得财物后马上转移给同伙,该同伙立即下车。便衣民警立即进行抓捕,一举抓获嫌疑人欧某辉、陈某安。

      案例二:

      今年4 月18 日,一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老城长塘路坐公交车返校时,遭遇扒手,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被偷走,卡内两千多元现金被取走。

      4 月26 日23 时,当犯罪嫌疑人陈某康出现在长安街一带准备再次作案时,便衣侦查中队6 名民警将其抓获归案。

如何防扒:知己知彼防扒不怠

      很多人都会在公交车上或公交站牌上遭遇扒手,扒手的面相与常人无异,年龄从十几岁的未成年人到几十岁的中年人。他们有单人作案的,也有两人合作或多人组成的团伙。

      扒手团伙(两三人以上)中,总有一个人会拿着一个塑料袋或报纸或雨伞,他们的工作只是负责掩护,见到这样的人时,必须加倍小心他身边的同伙。总的来说,扒手的举动,通常都会有异于常人。当然再高明的小偷也是要先物色好目标找准时机才能下手的,如果你保管好了自己的物品,他们就没有可乘之机。

反扒难点:带病扒手屡获“免惩牌”

      针对市区公交车扒手盗窃乘客财物问题,市公安局巡警支队便衣侦查大队多次组织行动,打掉多个活跃在公交车上的扒手团伙,缘何屡打不绝?

      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何瑞棠无奈地说,市区公交车上的扒手,可以说在警方的掌控中,但就是无法根治。据了解,这些公交车扒手,都是一些吸过毒的人员,身体患有肺结核或艾滋病,给彻底打击带来难处,形成了抓了放,放了又抓的恶性循环现象。

      据一名便衣民警说,早在10 多年前,他在东埔派出所当民警时,就抓过一个绰号叫“水上漂”的男子,由于该男子后来染上了毒瘾,患了传染病,不得不释放。去年组织的一次打击公交扒手行动中,这名男子再次落网。面对警方的审讯,该男子掏出他的传染病证明,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在几年来的打击街面违法犯罪中,抓获过至少30 名违法人员,因查出患有传染病不得不教育后释放。由于这类人没有经济来源,把盗抢作为他们生活的支柱。

      正因如此,扒手游离在各个公交站点,有恃无恐,防扒,仅靠便衣伏击似乎是不够的,警方呼吁市民予以配合,群防群治,使扒手成为“过街老鼠”。

本报记者 罗军 刁城帮 通讯员 曾祥蓬 李寿山

对于“公交车上小偷猖獗”,本报曾报道,详见:http://www.hynews.org/news/2009/0723/article_5810.html






上一篇:鸡蛋价格涨两成
下一篇:未来几日我市又将迎来晴热高温天气 最高气温达36℃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