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梧桐山公园今日开园
新建的笔架山登山道中设置的躲雨亭、防滑道、垃圾桶,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市民登上笔架山顶,在新建的观景台一览市区全貌。
核心提示
笔架山、梧桐山是市民登山、休闲、锻炼的首选地,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在景点设置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未能满足市民休闲旅游的需要。2008 年,市委书记陈建华提出打造立体化城市公园体系思路。尔后,我市启动了笔架山公园改造以及梧桐山公园新建工程。目前,两个公园的建设已竣工,今天正式开园。昨日,本报记者提前探园,发现改造后的公园景色更美,设施更全,服务更完善,得到了市民的交口称赞。
笔架山公园
山气日夕佳临高览胜景
笔架山公园的改造一直牵动市民的心。如今,历时5 个半月,公园一期改造工程已竣工,今日就将开园。相信这时,很多登山爱好者都迫切地想知道:完成美丽“嬗变”后的笔架山,会是怎样一幅迷人面貌?
怀着一样的好奇与期盼,昨日一早,踩着晨曦,记者前往探园。
于细微处见关怀
甫入笔架山,大自然醉人的清新气息就扑面而来,盈人胸怀。身后的城市,则仿佛被这一片绿意和幽静隔在了另一个世界。
虽然是清晨,登山的人却不少。大家沿着弯曲的山道往上走,一边享受晨风习习的温柔,一边饱览沿路风光:山道两边是葱绿的树木、植被,阳光从山顶泻下来,层林尽染;从开阔处看去,脚下的新丰江水绿如缎带、波光粼粼;两山夹峙处,新丰江大坝显出了雄壮的一角。与记者一起登山的刘奎忠老人感慨地说:“这里没有过多人工雕琢,自然,走着真舒服!”
公园大门建在山脚略高处。与旧时仅一段灰白围墙不同,新大门和围墙是开放式,青石垒就,上面刻着古朴拙趣的 “笔架山公园”五个大字。大门边植着芭蕉和其它树木,让山门与周围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一段新铺的柏油路从这里开始依山铺开,刘奎忠说:“可比以前平坦多啦。”
记者注意到,每隔几百米,山路平缓处就有一个休息的平台。“这样的设计很人性化,特别是对老人来说,登山需要适当的休息。”刘奎忠说,沿路新增的垃圾桶、路灯等配置,都体现了建设者“于细微处见关怀”的心思。
听泉坪(暂定名)是正式登山的第一站。这个小坪呈椭圆形,青麻石铺成,一角有一汪清泉,泉边则是一座遮阳挡雨的长廊。
“健身馆”与“科普园”
喜爱登山的市民把笔架山公园称为“健身馆”, 不过,如果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改造后的笔架山还是一座“科普园”。
上山的路在广场的右边。新修的登山道铺着青麻石,比以前略宽,有1.5 至1.8 米,两边还有仿木的护栏。山道新开,但循着旧道蜿蜒转折时,对山貌却不见一点损坏,林木掩映下,与周围景色融为了一体。不但如此,路边还偶尔可见一些新植的树木花卉。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植物上还挂着绿色的叶片形牌子,上面有该树种的名字、俗称和分布地,让人在观赏时,可以了解很多植物的小知识。
一路拾阶而上,记者刚感到一点疲累时,就见到了一个休息的小平台。小憩片刻,一鼓作气地登到阿婆石。阿婆石是半山腰上的两块叠在一块的石头,因其神似一位慈祥的阿婆,且与远处的阿婆庙遥相呼应,因而得名。在这里,工人们正在修建一个廊道,游人可以在廊道休息,还可一览市区远景。
当然,最适宜饱览整个市区全景的地方,则在千岁楼(暂定名,原称畅远台)。这里没有树木遮掩,驻足远眺时,市区风光一览无余:大地似一个棋盘,道路、江河纵横如棋线,一栋栋小如盒子的楼宇则似棋子,整齐安放着;染着色彩的阳光,把整个市区笼罩在一片霞光中,望之令人心胸一阔。独有趣味的“情人小径”
从千岁楼出来,山路略缓。不远处,就是笔架山最高峰。不过,你可不要心急,因为这不但会让你错过沿路的好风光,还会让你忽略一条独有趣味的小径。
小径就在离山顶约几十米的山道边,仅一米多宽,两边植着细长的竹子,显得十分幽静。这条小路,可是建造者为了方便情侣、夫妇们结伴探幽而新建的,所以又有情人小径之称。小径弯曲,约几百米后又回到了山道中。
再往前,几个转折后,一个六角的小亭就出现在眼前——笔架山最高峰到了!这里可是绝佳的观景点。坐在亭中,山风习习,松涛阵阵,鸟鸣声声,令人欲醉;小亭一侧,碧波如镜的万绿湖显得温柔婉约,沉静如玉。“太舒服啦,我都不想下山了。”亭子中,一位登山的市民笑着和同伴说。
本报记者 蒋安春
梧桐山公园
回归郊野去 梧桐正生辉
梧桐山公园亭台一角。
新建的梧桐山登山道。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胡青松
位于源南镇和平村的梧桐山郊野公园今日也将向市民开放。为提前一览公园胜景,昨日,记者前往登山游览。
站在和平村吉潭新村,抬头远眺,只需要一眼,你就会被梧桐山吸引住:连绵的山峰、葱郁浓绿的树木中影影绰绰露出亭台一角,蜿蜒的白色栈道让人生出了登山的冲动。那么,赶快上山去吧!
从休息平台拾阶而上,台阶坡度适中,脚步舒缓的节奏可以让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观景中。入秋的阳光明媚,山与树的组合在这里自然而不失清丽,间或一两声鸟啼,让人心旷神怡。走到半山腰,微微有了汗意,入目处却是一座石山,上面竟然有白色的亭台,可以让人小憩。坐下来,山林间微风阵阵,顿时暑气全消。
沿着石阶继续向上爬,山路急缓相交,累了前方恰好有亭台或石桌石凳,让人不得不叹公园的设计再贴心不过。登上了梧桐尖,终于到达顶峰,在这里驻足四望,远山逶迤,四野平阔,脚下的田园呈现出一块块方正的绿色、黄色,景色迷人。在这里,向北可以看见斩坑水库和更远的河职院等地,向西南可俯瞰整个老城区和高新区,从西北望还可以窥见新丰江大坝的壮美。
因为公园新造,山上的植被不是很丰富,但是,未来公园内将建“树木园”,届时,满山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让人心旷神怡,疑入桃花源中。
下山时,记者见到在入门广场上,不少男女正在清理打扫。一位邱姓男子说,他们都是和平村人,家门口建公园大家肯定要打头阵,“这座山以前叫禾笼尖,偶尔会有学生仔来爬。”
记者了解到,如同深闺秀女一样,除了当地人,还没有太多人知道梧桐山。但是,经过改造后,昔日的“野”景已蜕变成郊野公园,一个以客家文化、乡土文化、消夏避暑、野趣游览、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省市级复合型城市郊野公园已初现雏形。
本报记者 黄丹
上一篇:市区天空见彩虹
下一篇:热带气旋凡亚比中秋节可能影响我市带来强降水以及大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