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日报记者董福军很勤快最高记录一天发表13条稿件
董福军对话著名经济学者茅于轼。
我从2006 年进入新闻这一行,已经有5 个年头了。以这种方式谈自己从业感受的机会,并不算多。在我的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事,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理论修养上,都出类拔萃,让我敬佩。所以,我由衷地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与信任,用赵本山的话说就是:感谢所有TV。
大学毕业后,我提着小包南下广东,在东莞日报工作了三年多,后来又来到河源。有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从东莞来到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河源?其实理由很简单,选择河源,因为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我想亲眼见证、亲身经历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前进,而从事新闻行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河源,也算是一种“穿越”吧,只不过穿越的时间短了一点,但这毕竟是我的梦想。
说起选择新闻行业这一行,我的理由可能有点好笑,因为当初听人说这一行不用坐班,非常自由,甚至不用早起。而实际的工作中,早起采访、白天赶稿、晚上整理笔记、通宵熬夜查资料…… 这样的工作流程早已成了我工作中的常态。但正是因为这个行业每天都会面对新鲜的事情,每天都会奔波在采访的路上,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难题与采访对象,所以,对于“不安分”的我来说,这是一份非常适合的工作,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一行。
到河源后,因为有跑市委线口的优势,我有机会以全新的视野看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以全景式的视角观察这座城市,以更新、更快的速度传达出这个城市的每一次进步与惊喜。
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记录着历史;记者,在撰写新闻的同时,也在履行着记录历史的责任。我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可以在工作中记录这座城市的变迁,记录她的成长历程。
我是一个勤快的人,最高记录是一天发了13 条稿件,每个月的稿件数量和字数都是“前三甲”,但可惜获奖的作品却很少,我安慰自己说:获奖不是唯一追求。
这座城市是我梦想的一部分,这份工作承载了我的梦想。我热爱新闻行业,我愿意用青春点燃工作的激情,点燃自己的梦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