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诠释汗水与精彩 空前“数字”世客会获好评如潮
世客会台前的盛况,凝聚了许多人的辛勤汗水。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要盘点一届建市以来筹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与会人员最多的盛会,千头万绪,实在难以一一尽述。或许,一些简单的数据,反而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第23 届世客会经历过的精彩和汗水,告诉我们一些曾发生在台前幕后的故事。
3000 万 社会各界鼎立相助
河源为办好世客会所展现出的热情和努力,为其赢得了客属乡亲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感佩与支持。据了解,义助这次世客会的社会捐资达3000 多万元,此外,还有大批价值不菲的捐助物资。
“第一个给我们资助的是全国人大原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客家联谊会会长刘学良透露,以前每一届世客会,曾宪梓都为主办方捐助50 万元,但这一次,却打破了惯例,资助了我市300 万元。此外,吴惠权、张国权、缪受良、古耀明、林立、张坚力、陈红天、李河君等客属乡亲和河源乡贤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捐资捐物。
“社会各界在经济上的资助,为我们能够举办这么成功的一届世客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刘学良说。
为此,在第23 届世客会会旗交接仪式上,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刘小华为这些热心人士颁发了纪念牌匾。市政协主席陈志干还动情地表示,这些纪念牌匾,是“用客家古邑最纯朴的心、万绿河源最纯净的水做成的。”
98 岁 年近百龄终圆梦想
98 岁,这是黄石华老人的年龄。我们把这位老人单独作介绍,不仅是因为他是参与本届世客会年龄最大的嘉宾,更因为对于世客会、对于河源而言,黄石华老人的出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黄石华是世客会的创办者。1971 年9 月 28 日,在时任香港崇正总会理事长黄石华的提议下,第一届世客会在香港举行,来自49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属代表1000 多人出席了这次被称为“世界客家人团结的里程碑”的盛会。讲到筹办第一届世客会的艰辛时,他用“满脸眼泪”来形容,但“现在好啦,祖国强大了,世客会一届比一届办得好”。
更有意义的是,黄石华是河源市龙川县人,29年后,世客会来到了他的家乡,这让他更是激动不已: “我没想到有一天,还能亲自参加在自己家乡举办的世客会。”他说,自己兴奋得两个晚上都没有睡好。
对于这届世客会,黄石华满是赞誉之辞,他说,河源承办的世客会为客家历史、客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并期望“河源不要妄自菲薄,要变成一个客家圣地。希望河源能继续挖掘客家历史,发扬光大客家文化”。本报记者蒋安春
770天 两年筹备酸甜自知
从2008 年10 月16 日我市申办第23 届世客会成功,到2010 年11 月29 日世客会开幕,期间共经历了770多个日日夜夜。
为了办最好的一届世客会,在这770 多个日夜里,河源举全市之力, 高速运转, 精心筹备。其中的艰辛和收获, 凡是参与其中的人, 都自有一番体会。“我们基本上没有上下班的时间, 没有周末, 很多人病了都没有休息。”刘学良说。
770 多天来,市委书记陈建华、市长刘小华亲自挂帅,宣传文化、嘉宾接待、酒店服务、旅游观光、市容市貌、交通设施、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工作组高速运作。刘学良介绍说,为了联络乡情,学习经验,两年来,筹备组奔赴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辗转于梅州、龙岩、赣州等举办过世客会的城市,仅台湾就去了三次。“在香港举办茶话会时,到新加坡学习时,在外面招商选资时……无论是哪里,大家都会抓住一切机会,推荐河源,宣传世客会。”
每一个人都把世客会挂在心头, 虽累却甘之如饴。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陈晓敏为了早一天拿到交响乐《客娘颂》的曲谱, 在北京独自过了中秋; 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张冠初记不清楚自己多少次在各县和市区间往返; 和平县司法局副局长吴舒妲抽调到组委会工作后,只有周末才能赶回家看看自己仅1 岁的双胞胎女儿……
770 多天里,还有更多的人忙碌在城市建设的工地上, 在公园, 在街头, 在各类训练场馆……“ 最忙时, 世客办的工作人员都是通宵奋战, 连续五六天,几乎没有休息。”刘学良说,“虽然很辛苦,但我们所有人都觉得, 能够参与筹办盛会, 是河源的骄傲, 是我们的骄傲。”
6000人 盛况空前好评如潮
令我们自豪的是,第23 届世客会盛况空前,参会人数为历届之最。在会期, 共有来自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4 个客属团体, 约6000 名客属乡亲和嘉宾出席, 其中境内的有15 个省(区、市),30 多个市县客属团体参加。
“世客会报名截至今年10 月,但仍有很多人在这之后打电话来,要求参会。”刘学良说,开幕前的一天,清远市的一个客属团体还来电要求参会,考虑到该市尚未有代表受邀出席,组委会同意了这个请求。但遗憾的是,仍有五六个客属团体因报名时间已过而未能如愿出席。
事实上,这样的盛况也是在组委会意料之外的。在筹备之初,参照往届世客会规模并考虑我市的住房接待情况后,组委会拟邀请的人数为3500 人。“第一批我们共向150 个客属团体发出了邀请函,反响就十分热烈。”刘学良说,此后,我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积极与各客属团体联络乡情,大家对来河源参会的热情日益高涨,人数也不断调整。
“6000 人,仅仅是截至报名时的统计数据。”刘学良透露,由于临时调整,参会人数事实上已远不止6000人。
除了规模, 更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嘉宾在评价本届世客会时, 也以“ 历届最好” 来赞誉。印尼客联会执行主席叶联礼说:“ 这届世客会, 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客家人的文化氛围,让大家真正了解了客家文化是什么样的, 历届以来, 没有地区办到过。”
“很多嘉宾都给我们写来了感谢信, 现在每天, 我都收到十几条称赞、感谢的信息。”刘学良说, 这些誉美之辞, 既有来自参会嘉宾的, 也有市民的,“举办世客会,最大的受益者是市民, 因为交通更方便,休闲的地方更多, 城市也变得更美了。”
3000名 志愿服务情满河源
本届世客会上,志愿者的微笑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让很多嘉宾倍感温暖和贴心。据了解,我市共有3000 多名志愿者参与了世客会服务,其中1800 名志愿者参与了会期服务。他们的热情和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嘉宾们感慨:“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 很多人都问我,这么好的服务,你们的志愿者是不是都经过专业培训啊?” 刘学良笑着说,很多嘉宾都与志愿者结下了深厚情谊, 会后还为他们准备了礼物, 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家乡游玩。
本届世客会最高荣誉主席曾宪梓就为悉心照顾他的两名志愿者写了信:“志愿者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学习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对一生有很大好处。”
来自香港的客属戴木麟也感慨地说:“这里的志愿者很有激情,很可爱,很有客家人的传统美德。”
上一篇:我市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 菜篮子工程显成效
下一篇:盗掘恐龙蛋 4疑犯被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