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贵也有人买但买者少价更高网民称我市物价陷入怪圈
在河源生活,人们不得不面对高消费、低收入的经济状态。冷春玲制
“ 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的消费是分层次的,不同的消费群体都可以在这个城市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场所;但河源市区似乎是个例外,所有的消费场所,从餐饮到娱乐,几乎都是一刀切了。大家认为,造成这种畸形消费结构的原因是什么?”网友“四面楚歌”认为河源市区物价整体很高,导致不同的收入群体难以找到与其相适应的消费场所,早在去年5 月下旬,他就开始与网友一同探讨造成这种畸形消费现象的原因所在。近日,“是什么造就了河源市区的畸形消费结构?” 这一议题再次引发网友的热议。
河源消费陷入怪圈
“河源市区的消费层次一刀切在全国各省市中都是个很少见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河源市区的物价高企有着莫大的关系,高物价在日益挤压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空间;低收入人群找不到消费空间,就会相应地缩减不太必要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小了,物价就愈高,愈挤压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空间: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网友 “maotouying”认为河源市区已经陷入一种“物价高→消费空间缩小→物价愈高→消费空间愈小→ 物价愈高”的恶性循环怪圈中。
“maotouying” 与“ 四面楚歌”的看法其实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是高物价让不同的收入群体难以找到与其相适应的消费场所。那么,是什么原因推高了物价呢?
谁推高了河源物价
“多年来家里所有东西都由我采购,早几年,河源的物价并没这么高,都是人民币增值惹的祸……股市噌噌地往上涨,物价也伴随着噌噌涨,可是现在(指 2009 年5 月) 股市不是掉河底去了吗,怎么不见物价往下跌?”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网友“玉树冰灯”结合自身经历认为推高物价的罪魁祸首是经商者,“其实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就算是成本降低了,销售商只要认为还有市场就不愿降价”。
在河源市区物价为何高企的讨论中,网友“海宴河清”的其中一个观点对“玉树冰灯”的观点形成了很好的补充。他认为, “表面看,再贵都有人买,但买的人肯定少了,销量小了成本就高了,导致价格更高,这是恶性循环”。
但“海宴河清”认为物价高企的主因在于河源缺少大型的专业市场,而这些大型专业市场在平抑物价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以湖南郴州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郴州的行政级别和河源是平级的,也是地级城市,城区人口数量也差不多,也是没有什么工业的, 主要是矿业、旅游业、农业,因为矿业发达,郴州的经济发达水平据说排湖南第二, 距离广州也只有二百多公里。但是郴州的物价却比河源低的多,因为郴州有多个专业大市场,如:水产市场、百货批发市场、不钢材市场、五金市场、建材市场、装饰材料市场,甚至还有一个窗帘布艺市场,每个市场都有相当规模,交易很兴旺。普通收入的市民把大市场当超市,价格十分实惠。”
另外, 部分网友认为, 河源是旅游城市, 游客的消费加上部分商家宰客的心理, 推高了河源的物价; 河源市场上的日用品大多系外地生产, 物流成本提升了它们的价格。还有一些网友指出物价高在于部分行业为少数商家垄断, 形成了垄断价格。
谁提升了消费水准
除了物价高企外,网友“酷 GE” 认为政府公职人员和企业主两大群体主导河源市区消费,这两大群体提升了河源的消费水准。
在“酷GE”看来,目前河源主要消费群体是本地人,而本地占主导的消费群体就是政府公职人员与企业主,这两大群体的消费目的主要是以应酬为主,不太计较支出,河源市区的消费畸形与他们有莫大的关系。
“对河源市区的消费水平畸形偏高且一刀切这个问题,很多人持这个观点。”“四面楚歌”回复 “酷GE”时说道。
“河源已经陷入恶性循环怪圈中了,恐怕在短时间内难以走出来……河源必须加大开放力度,改变思想观念,用‘走出去’与 ‘引进来’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强!” 网友“sunteam”说。
本报记者 黄晓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