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人车不分流隐患大网友企盼老城旺角女人街前建设天桥

老城旺角女人街前,人车不分流安全隐患较大。

      老城旺角女人街前,人车争道的现象一直存在。日前,一条修建人行天桥,杜绝交通隐患的建议,得到众网友的“强烈支持”。昨日,带着网友的这一问题,本报记者到现场进行实地查探,并走访了市城管、规划等部门。

网友呼声:愿为建天桥捐款

      12 月19 日,网友“niaoljc”在论坛上发帖:本人强烈要求麦当劳门口建人行天桥。帖子内容仅一句话,却在短短几天吸引了1200 多人次的点击,60 多人次的回复。综合回帖人意见,强烈支持此建议的人占了绝大多数。网友“一直聪”甚至写道, “如果建天桥本人可以捐出宝贵的一块钱。”也有网友讨论起该建议的可行性来,提出不少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无独有偶,近期公仆信箱里,也公布了三封类似来信。其中,网友“新河源人1”给市委书记陈建华的信中写道,“目前珠河桥虽已加宽,但南面的路本身就狭窄,交通压力还是很大。为此,政府在路中间加了铁栅栏,防止车辆随意调头堵塞交通是当前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但是行人要过马路却还是要与机动车争道,况且此路段人流非常大,安全隐患非常大。为此,希望政府在此建一个人行天桥,彻底解决这一人车争道的现象。” 陈建华肯定了网友的这一建议,作出“珠河桥头的交通秩序要进一步作研究”的回复。

      网友“hhsec”写信给市长刘小华说,“特别是周末,那里车辆行驶非常慢,究其原因就是人走人行道过马路。所以,我在想,那里能否建一座人行天桥,这样就可以避免中山大道出现卡脖子路。”刘小华交代有关部门关注此建议。

记者调查:人车不分流隐患大

      该地段的交通情况到底如何?真有必要架设一座人行天桥吗?昨日中午,记者进行了实地查看。正值下班时分,中山大道上车流密集,一条人行横道连接太平街和旺角女人街,经此过马路的市民不在少数。

      记者注意到,中山大道女人街一侧车速普遍不快,行人给车流带来拥堵,但站在太平街一侧,明显感觉从珠河桥上下来的车占了上风。一位派传单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以前珠河桥比较窄,车到老城速度很慢,大家过马路不用怎么担心,现在珠河桥改造以后车速明显变快,过马路就要格外小心些。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市民对架设天桥的看法。有市民对此很感兴趣,认为有天桥对人和车来说都是好事。也有通讯器材店的员工说,这里地方太窄了,建天桥不太现实。该员工告诉记者,本来这一路段都被防护栏封闭的,但一些市民不愿意弯到老电影院前过马路,而是在这里翻越防护栏,才被改成现在有人行横道的样子,如果大家都愿意多走几步,安全隐患就小很多。

部门回应:将纳入规划一并考虑

      网友在讨论中,也对建天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网友“睚眦” 说,建议好是好,但是天桥的一边可以放在女人街下,另外一边放在哪里呢?对此,有网友认为架设地下通道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小灰狼”说,那里建天桥很影响市容市貌,交通情况好不好关键在于市民的素质,不是靠建天桥。 “asd181287864”说,要不设置个红绿灯,这样大家都放心。

      市城管局副局长杨博告诉记者,中山大道老城段一共只有150 米长,但店铺云集人流密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场地狭窄带来了包括人车争道在内的很多问题,至于建天桥的事,还是要慎重些为好。杨博说,修天桥并非说一说那么简单的事情,引桥架在哪?行人如何分流?处理起来都很困难。挖地下通道似乎不错,但要考虑地质条件,解决出口和排水等问题,也非易事。

      市住建局市政工程科负责人表示,在繁忙路段建设人行天桥,的确是解决行人过街安全、缓解交通堵塞问题的有效措施,但建设人行天桥也受城市景观要求、场地实际建设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据介绍,目前市区至少有6 处交通瓶颈地带要处理,明年规划部门将进行专门的市区交通改善规划。该负责人表示,届时将对网友提出的建议进行专题论证,切实解决旺角女人街前行人安全过街、交通顺畅的问题。

本报记者 张安定






上一篇:中医微博“谢老说客”受追捧 目前粉丝已经超过30万
下一篇:有网民认为世客会后河源旅游要凸显特色打“客家”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