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0年 甘当“蜗居”一族不是乐观实属无奈之举
两座公园的开放,仅仅是我市打造“公园城市”走出的第一步棋。本报记者 胡青松 摄
【郊野公园】西笔架 东梧桐
一边是青山碧水、怡人景色,一边是简陋的设施和耗神的路线,近在咫尺的青山绿水,咱却没办法多亲近亲近。为啥?原生态的景观虽然充满野趣,却养在深闺人不识,加上未经开发,出于安全因素的顾虑,市民自然敬而远之。
关于郊野公园,有多少河源的老百姓听过这个词呢?其实,按照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郊野公园被列在“其他绿地”中,其内容与范围概括为:“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笔架山是无法与郊野公园画上等号的,更别提完全未经开发的梧桐山。谁敢为市区这座略显“寒酸”的笔架山戴上这样一个“高帽”呢?然而市委书记陈建华却向所有人宣布,他敢!
9 月16 日,经过无数专家重新雕琢的笔架山终于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从一座有条路的山到具有独特吸引力、空间布局相当人性化的 “郊野公园”,应该说笔架山的蜕变是华丽而庄重的。而且,“西笔架、东梧桐”,似同胞姐妹东西相应,郊野公园在河源并不孤单。
周末,到这两个郊野公园走走,徜徉在清幽迷人的景色中,入眼皆是轻松愉悦的笑脸。看来,蜕变后的笔架山和梧桐山真的讨了市民的欢心。
记者点评:
城市化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再加上市区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市民身心承受着双重压力,因此,回归自然,观赏田园风光,感受和体验悠闲的乡村生活成为城市人的一种渴望,甚至是一种奢望。郊野公园成为缓和城市与自然矛盾的方式之一。
笔架山公园和梧桐山公园的开园,不是终结而是开端,市委、市政府如意算盘打得更加长远,这仅仅是我市打造 “公园城市”走出的第一步棋。“今后,在中心城区和周边市区,还将有响水、葫芦坳、客家文化公园、恐龙文化公园等 19 个大型公园,构成“公园城市”的“骨架”。看一眼市委、市政府勾画的宏伟蓝图,市民们的心情喜悦并期待着: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建城,实现“公园城市”和“万绿水城”。
高房价已成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报记者 胡青松 摄
【房价调控】高房价 低收入
纵观这两年的风云变幻,云起沉浮,曾经有网友在论坛上总结道:用奶粉灭掉00 后,考试灭掉90 后,房价灭掉80 后……房价是不是真的高到让80 后这个庞大的群体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了?
当下,全国各地的房价都在涨,河源的房价也是不甘寂寞。有位细心的网友在网上算了一笔账,这几年河源的房价也是蹦蹦跳跳地上了台阶,2004 年河源市区房价均价1475 元/平方米,2005 年1680 元,2006 年 1850 元……到目前,河源的房价已经越过了3000元大关。
为稳定住房价格,防止房价上涨过快,国家住建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但是,市房管局局长赖庆树在参加河源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时却说,目前来看,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河源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河源房价下调空间有限。
“几年内,房价是难以下跌的,如果有下跌,大家就可以选择购入。”经济学家王福重做客“河源论坛”时也是这么说的。
为什么连号称“史上最牛”的调控政策都不能动河源房价的分毫?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长期以来,诸位高端经济学家众说纷纭。而郁闷的租房一族和房奴们,依旧风中凌乱。
记者点评:
高房价已经变成了不可回避的事实,房子是民生?是经济?是生活必需品?或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未来房价的走势如何,成为一个颇受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
事实上,咱普通老百姓不需要看透房价高涨背后的利益博弈,只是纳闷,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频频出台,房价为啥没有预期稳定?“既然我们改变不了房价过高这个现实,那么,自己就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可能会长时间租房”,甘当“蜗居”一族,不是乐观,实属无奈之举。
【市场改造】大市场 小社会
如果要抓拍一下街头小巷的市民表情,那么请你猜一下,下列表情是在哪里抓拍到的:皱着眉头,提着裤脚,走路步步小心……没错了,这就是市民“逛”市场时的表情。横流的污水,堆积的垃圾,狭窄无序的布局,难怪很多市民说,看到这样的市场,河源人的脸上是火辣辣的。
究竟何时,河源的市场能给市民上演一场“大变脸”?
“大市场,小社会。”市区农贸市场的管理、建设、发展一直是本届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去年打响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之“仗” 后,市政府经过多方调研,出台了《河源市区农贸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从 4 月1 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去年8 月12 日,永福农贸中心市场建成使用,这个新市区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农贸市场,完全按一类市场标准设计,共有摊(铺)位160 个,总投资约2400 万元,有效解决了河源市新市区永福路周边市民买菜难的问题。除了永福、永安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外,公园、卫星、永和等几个农贸市场也已经改造完毕并已交付使用。
当然,最让买菜人满意的还是,不少农贸市场存在的通病已经不再,市场内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改变,不由让人感叹:整齐、洁净,居然可以用来形容菜市场。
记者点评:
今天谁去买菜?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把买菜当成苦差事一样推来推去,逛菜市场如同逛超市,这不是臆想,河源的主妇们有这个福气。
9 月份,兴源市场一楼升级改造正式启动。在这个春节,也许我们就可以在焕然一新、整齐有序的兴源市场购买新鲜的蔬菜了,今年的年终大餐也会变得更加美味、舒畅。
【食品安全】毒食品 胃坚强
每一个“哥”的横空出世,搞笑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奶粉哥”也不例外。日前,一名因为担心自己宝宝出生后所吃的奶粉会有问题,而提前试吃各种品牌奶粉的网友又走红网络,他被网友戏称为“奶粉哥”。
仔细想想,“奶粉哥”的试吃举动也挺正常。“三聚氰胺”卷土重来了、 “地沟油”还是阴魂不散地纠缠着,它们用一次次的事故提醒大家:食品安全隐患从来不曾离开。毒豇豆、伪紫砂、植物奶油、漂白蘑菇……这些词不断刷新着市民的新鲜度,食品安全隐患不断翻新着花样,让百姓防不胜防。
当媒体报道产自中国的青菜残留农药超标,残留程度达到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标准42 倍时,河源市民的反应竟相当淡定,甚至有网友调侃道:“哎,我当多大个事,我们自己吃的超100 倍,你们知足吧。中国人民已经用自己的身体做过实验,超过 42 倍生命体征稳定,情绪正常,日本人民敬请放心。”
当然,我市有关部门也及时出来辟谣:“目前尚未接到群众举报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行业的投诉”、“我市暂未接到女婴‘性早熟’病例报告”、“ 通过市场排查,暂未发现来自海南的豇豆出现在我市市场上”……
但是,辟谣还是不能完全化解市民的胆战心惊,检查的时候会不会有遗漏?现在没有,那以后会不会有?不能怪大家胡思乱想,毕竟人命不是小事。
记者点评:
铺天盖地关于食品问题的新闻,令人提起食物,有时竟然已不再是垂涎三尺,而是觉得恐慌。难道当今食品安全问题,非得靠“某某哥”亲口验证才能给出一个让人放心的答案吗?难道咱老百姓真的要修炼成“胃坚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靠“胃坚强”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只有国家法制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更“给力”,让食品安全这个复杂的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在饮食上给消费者一个宽厚而有安全感的 “肩膀”,这才是王道。
【学生安全】 歹徒凶 人心慌
3 月23 日,福建南平延平区实验小学发生血案,造成8死5伤。
4 月12 日,广西合浦县西场镇西镇小学发生血案,造成2死5伤。
4月28日,广东省湛江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血案,砍伤19人。
4 月28 日,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血案,造成31人受伤。 ……
如同前年市区闹得沸沸扬扬的幼童被拐事件一样,2010年上半年福建、广西、广东、江苏发生的数起小学、幼儿园血案,让河源的家长们齐齐大惊失色,上下学接送,一个个如临大敌。从5 月份开始,我市对校园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为期3 个月。此外,我市还根据各中小学校实际,统一聘请专业的保安人员,统一购买必要的防范器械,统一安装校门摄像监控系统。市公安局也建议学校保安人员配备警用钢叉、辣椒水喷雾剂等物防工具,应对可疑人员。
但是家长们反映,一些小学、幼儿园的门卫因为年龄偏大,平时也只负责看校门、接电话、给来访人员登记等,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保安, “有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能力如何?”这些都让他们心怀疑虑。
“这些人对学校、幼儿园的大门把不住、把不严,对突发事件无法应对。”市教育局有关人员也如是说。
记者点评:
儿时温馨、热闹的校园变成了屠场,心狠手辣的歹徒在校园作案如入无人之境,而天真烂漫的孩童却成为社会矛盾的宣泄对象。究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血案发生之后,除了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外,各方献言献策,无一例外强调校园安全工作时刻不能放松,学校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自救避险能力的同时,将安全教育、自救演练纳入教学计划,势在必行。
当然,相当紧要的一点是,与以往单纯的校园安全事故不同,恶性校园凶杀事件给大家敲响了警钟:防止社会矛盾波及校园。
本报记者 黄丹 冷春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