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教育今后的着力点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众关切,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市人大五届六次会议、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中关于教育的话题更是备受关注。

    最给力: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

    全国情况:“建议国家为学前教育立法,同时把三年的学前教育列入到义务教育阶段。”全国人大代表金竹花如是说。此语一出,众多网友纷纷叫好。但也有代表表示,义务教育具有法律强制性,要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比较难的,也是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

    有代表建议恢复以前的大单位、大企业自办幼儿园的制度。对于有的民办幼儿园收费高的问题,有代表建议要限制它们的收费标准,但也要保证民办幼儿园有合理的经济收入。

    我市情况:我市同样存在入园难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幼儿的入园率不到 50%。对此,我市教育部门表示,政府将联合市场、公立和私立齐头并进。农村以镇、乡为单位,加大公立幼儿园的建设,并随着以后财力的增加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

    据悉,今年起,全国各地将以县为单位,陆续开始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合力破解入园难题。

    呼声最高: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全国情况: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东西部不均衡、城乡不均衡、校与校之间不均衡。我市情况:城乡教育不均衡也一直是我市实现教育强市的一块短板。去年我市两会有代表呼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此,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时期,市教育部门将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主战场,以创建省教育强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创建省教育强县、省教育强镇工作,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逐步实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通过5 年的努力,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市教育局局长苏晖如是说。

    最受欢迎:同一片蓝天下,受教育机会均等

    全国情况:有数据显示,我国现在进城务工人员多达2.4 亿,他们的背后是多达1500 万的随迁子女,平均每8 个城镇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这些孩子能否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关乎社会和谐和教育公平。

    有代表建议,要严格要求公办学校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敞开校门,改善现有打工子弟学校的条件,大力扶持民办学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捐赠筹办学校。在经费上,建立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共教育经费流转制度,当他们的子女离开流出地时,其相应的教育经费可参照社保资金的方式流转,为其在流入地就读提供保障,减轻流入地政府及学校的财政负担。

    我市情况:反观我市,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进城务工和经商的人员日益增多,市区小学招生压力陡增,一度出现学位紧张的局面。对此,我市积极新建市区小学,金沟湾小学已建成使用,雅居乐小学也将于今年九月份开学。市里还将加大中小学建设力度,计划明年建设新江学校,后年建设永福中学。相信这些举措都将有力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公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本报记者 朱七七






上一篇:从全国“两会”热点看教育谋篇布局 未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下一篇:邀请专家给教师上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