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

    长期以来,不少语文课的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变得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单调讲解消磨掉了语文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这座风光无限的乐园面前望而却步。现在已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怎样重新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呢?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做法,感觉效果不错,以供大家参考。

    一、用教师的文学素养,感染学生 “爱”语文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课堂中我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讲课时,常引经据典,增加趣味和文采。平时和学生交流时也非常注重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名言!”“我想起一句诗!”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喜欢寻找优美的文章来阅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 “品”语文

    1.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七年级的《春》、《济南的冬天》;八年级的《背影》;九年级的《家》、《愚公移山》等都是朗朗上口的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把每天晚修读报的时间设定为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另外,我还让同学们做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阅读的热潮。

    三、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 “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陶醉。

    1.激趣,让学生在兴致中“乐”语文。

    语文教学中,激趣的方法很多,如故事激趣、游戏激趣、情境激趣、设疑激趣等。下面我就用播放流行歌曲激趣导入的两个例子,如导入《愚公移山》时,我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片段,让学生耳闻“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的优美旋律,目睹“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的老人形象时,会真切地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

    2.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 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家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朱自清《春》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讨论、探究、求知,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3.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例如有的同学在给保护小草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小草在睡觉,请从旁边绕行”;有的同学给理发店设计了这样的广告: “绝顶功夫”……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敢于走向社会,让学生不断地去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上一篇:谈谈中国各朝代刺绣的特点
下一篇:初中作文仿写初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