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其形成具有多元化特征。就语文教学活动而言,阅读对培养学生想象力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优势,在教学中进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飞翔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间,使学生想象力不断提升,从而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工程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引发想象,再现作品形象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佳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美餐。但是,其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文字。这就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在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去展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这样,学生就进入作者所创作的意境之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感情的交流,从而理解作品的意蕴,并能有所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使之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美好的享受和感悟。从而使学生看到一行行文字,眼前就能浮现出一幅幅鲜活的图景。如阅读郑振铎的《海燕》第一段“小燕子带了它双剪似的尾巴,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圈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段文字不妨说是一幅生动的春燕图。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你能描募燕子的形貌吗?在春光中,小燕子是怎样活动的?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的美丽意境中,感受到春光美和燕子的可爱,为理解下文抒发爱国思乡之情打下基础。
二、跨越时空,架设心灵桥梁,感悟作品内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起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内涵上的领悟,或许还会受到人生的启迪。
如在阅读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学生品味诗中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会从诗句本身出发,误以为诗描绘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从而脱离了诗人的本意,忽略了作者借联想所创设的意象,此时,只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外引内联,才能领略诗句的真正意蕴。我问学生:这两句是写实景还是想象之景?结合上两句,学生顿时开窍:冬天怎么会刮春风?梨花只会在春天绽放。紧接着我又问:这两句究竟写的是什么?学生根据胡地冬季的天气,很快得出了“大雪”的结论。此后学生通过探究,领悟了诗人借助春天之梨花盛景来写胡地雪大的情景。理解诗意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八月胡地,飘飘洒洒地降下白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忽然而至,千万棵梨树上绽开了雪白的梨花。驰骋想象之间,学生叹其为神来之笔,细品之下,这绚丽多姿的梨花胜景,是广阔雪域风狂雪虐的客观之景和诗人乐观进取不畏艰苦的主观之情交融幻化而成的。学生被感染了,其心与诗人之心相通,作品的意蕴就出来了。
三、放飞学生的思绪,激励创造性解读,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放飞思维,合理想象,大胆创新,真正体现个性化,创造性地解读。如阅读《强项令》一文时,学生从“宣于厦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和“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这些句子中,感悟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的优秀品质,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但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家奴罪已该死,但未经公堂审结,皇帝勾决,有草率之嫌;权贵袒护家奴,以势压人,可见当时社会法制的不健全。这时,教师如能因势利导,让学生放飞思绪,进行想象,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彰显个性的想象,浓缩哲学上的才与情,使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激发创造热情,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放飞思维,彰显个性,迸发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杂树生花,群莺乱飞”的境地,这无疑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
下一篇:论文章中“排比”的运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