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先把他们迷住再说——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尝试

    辅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但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设备较差,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整体素质没有城市的孩子好。在农村中学,学生怕作文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写作水平偏低,是普遍的现象。要改变农村中学学生怕作文、写作水平低的状况,多年实践探索经验告诉我:应先把学生 “迷”住再说。“迷”字有多重意义。《新华字典》首先的解释是:“醉心于某种事物,发生特殊的爱好”,如“着迷”、“入迷”、“痴迷”、“迷醉” 等。迷住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什么费劲、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苦也能变成甜,难的也就变成易的了。我国大数学家陈景润对数学入迷了,结果在数学领域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一次,他因看书撞在树上还说“对不起”。这就是入迷的境界。我们农村中学的写作教学,如果也能让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何愁学生不爱作文?如何 “迷”住他(她)?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迷住他(她)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并能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按照“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我思索着可否在写作教学中创设作文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实践,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竟然有种期待上写作课的愿望!

      于是,在作文指导中,我尽量创设符合农村中学生心理特征、认识水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感,激发写作兴趣,轻松作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人造的热闹和繁华,但农村有广袤的田野、纵横的阡陌,有绿树红花、莺啼鸟鸣,春耕、秋收、赶集、庙会、捕鱼等农村特有的生活,都成为我写作课上创设的情境。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习作。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先到山上走走,到田野里瞧瞧,到小河边转转,领略了大自然的春天景色后,再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很多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记下了春天特有的景色,作文写得生动有趣。当然,国家大事、时事热点也不断地被引入写作课堂。一时之间,作文课变丰富了、有趣了。这可比以前我们一上写作课就宣布作文题,或大讲特讲写作技巧好多了,学生自然也就入迷了。

      其实,创设写作情境,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写作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作文情境,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写作。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在不同的情境中,爆发思维联想、想像,形成强烈的写作欲望,如此,让学生入迷,期待上写作课,爱上作文!

      二、创设充满活力的评改方法迷住他(她)

      一直以来,传统的写作教学都是按“学生写——老师改”的形式进行。这种传统的评改方法,老师往往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却得不到实际的效果。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主观性得不到发挥,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部分,强调“要重视对作文修改、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用这些教学观来对照我们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作文评改环节,似乎找到了学生怕作文、写作水平低下的一些原因。新课标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知识,做到文从句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修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我尝试了与传统评改不同的方法,力求让评改充满活力。

      具体做法是先教师范改—— 授之以 “渔”。因为受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作文都是教师改的,现在突然让学生自己来改,会让学生束手无策。因此,我首先挑选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将作文在投映仪上投映出来,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共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结合例文,以“点”带“面”,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就可以灵活地让学生自改、小组改、集体批改、学生互改……这样就把修改作文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学生还真的很喜欢,对写作自然也就越来越有兴趣了。

      这些形式的批改,能真正让学生在作文批改中处于主体地位,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让他们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批改中,在批改过程中接触了别人的语言,并运用自己的语言给别人修改,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亲身作文批改过程中不断掌握语言,让作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这样坚持下来,不断引导,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写作,写作水平也逐渐提高了。

      三、创设激励机制迷住他(她)

      农村中学学生写作水平低是事实,但若教师每次都“恨铁不成钢”地提出许多要求,常常指出他们的缺点,鼓励的话少得可怜,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越来越怕作文,水平越来越低下。其实,学生需要鼓励,鼓励的话能激励学生,给他们以信心。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表扬学生,努力寻找每一篇作文的任何一个闪光的地方,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我创设了一套写作激励机制。

     首先是点评激励。不管是写作上还是批改上,只要学生有一点精彩的地方,都把它挖掘出来,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点评。激励性的点评能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其次是评奖激励。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多种类型的评奖方法,分别设立了“优秀奖”、“进步奖”、“希望奖”,还 “因时制宜”地开展评选“优秀通讯员”、“优秀小记者”等活动。特别要注意的是,评奖激励,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尽量扩大获奖面,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奖。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由学习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保持写作的动力。

      最后是成绩奖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快乐的情绪力量。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于是,我开辟了许多园地,为学生作文的“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在班内学习园地设立“佳作欣赏”栏目,把学生的作品推荐给校广播站和校文学社,鼓励写作好的学生向报社投稿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如果我们能让每一个学生每篇习作都感受到成功,他们还会怕写作、厌写作吗?还怕他们不入迷?

      通过创设合理的写作情境、充满活力的批改方法、鼓舞人心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参与进来,享受写作成功的乐趣,他们就会入迷。一旦入迷,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也是我们广大教师所盼望的学生“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的目标。






上一篇:巧设情境激活课堂——浅谈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情境创设
下一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